2021年廣東事業單位公基備考資料:中國的衛星事業
2021-02-24 14:45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信息:2021年廣東事業單位公基備考資料:中國的衛星事業,更多關于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2020年1月7日23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表明,中國航天在2020年的首次發射任務實現開門紅。
中國的衛星事業近年來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經常會見到相關的題目,考查大家對國家科技發展情況的了解程度。話不多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的衛星事業都有哪些考點吧。
考點1:中國的衛星
中國衛星是中國自行研制的衛星,其中最早的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由以錢學森、潘厚仁為中心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
此后,研發生產了各種特殊功能的衛星,主要包括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海洋衛星、科學實驗衛星等。
一、遙感衛星
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
遙感衛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能連續地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所有的遙感衛星都需要有遙感衛星地面站,從遙感集市平臺獲得的衛星數據可監測到農業、林業、海洋、國土、環保、氣象等情況。
(一)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所載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以及衛星導航系統反射的電磁波。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站。地面站將衛星傳來的電信號復原,繪制成各種云層、風速風向。地表和海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得出各種氣象資料。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
風云氣象衛星是中國于1977年開始研制的氣象衛星,1988年、1990年和1999年,先后發射了3顆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即風云1號A、B和C氣象衛星。1997年和2000年又先后發射了兩顆靜止軌道風云2號氣象衛星,組成了中國氣象衛星業務監測系統,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同時擁有兩種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2016年12月11日零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四號衛星。
(二)海洋衛星
海洋衛星以搜集海洋資源及其環境信息為主要任務的遙感衛星。2018年9月7日11時15分,海洋一號C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丙火箭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的新時代。
(三)地球資源衛星
資源衛星用于勘測和研究地球自然資源的衛星。它能“看透”地層,發現人們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寶藏、歷史古跡、地層結構,能普查農作物、森林、海洋、空氣等資源,預報各種嚴重的自然災害。
資源衛星利用星上裝載的多光譜遙感設備,獲取地面物體輻射或反射的多種波段電磁波信息,然后把這些信息發送給地面站。由于每種物體在不同光譜頻段下的反射不一樣,地面站接收到衛星信號后,便根據所掌握的各類物質的波譜特性,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判讀,從而得到各類資源的特征、分布和狀態等詳細資料,人們就可以免去四處奔波,實地勘測的辛苦了。
2012年1月9日,資源三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已持續在軌運行8年,超過了5年的設計目標。
2019年12月7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B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2B衛星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光學遙感衛星。衛星入軌后,將為農業、林業等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2019年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該星是中國和巴西兩國合作研制的第6顆衛星,將接替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獲取全球高、中、低分辨率光學遙感數據,為中巴兩國資源系列衛星數據應用拓展至全球高分辨率業務領域奠定了基礎。
二、通訊衛星
通訊衛星是用作無線電通信中繼站的人造地球衛星。通訊衛星轉發無線電信號,實現衛星通信地球站(含手機終端)之間或地球站與航天器之間的通信。
一顆衛星就可以負責1/3地球表面的通訊。如果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均勻地放置三顆通訊衛星,便可以實現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通訊。
2019年1月7日23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據介紹,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主要用于衛星通信、廣播電視、數據傳輸等業務,并開展高通量技術試驗驗證。2019年1月11日1時11分,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2D”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中星2D”衛星是我國最新研制的通信廣播衛星,可為全國廣播電臺、電視臺、無線發射臺和有線電視網等機構提供廣播電視及寬帶多媒體等傳輸任務。
三、導航衛星
導航衛星是從衛星上連續發射無線電信號,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間用戶導航定位的人造地球衛星。
導航衛星裝有專用的無線電導航設備,用戶接收導航衛星發來的無線電導航信號,通過時間測距或多普勒測速分別獲得用戶相對于衛星的距離或距離變化率等導航參數,并根據衛星發送的時間、軌道參數,求出在定位瞬間衛星的實時位置坐標,從而定出用戶的地理位置坐標。
世界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是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前蘇聯/俄羅斯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歐洲航天局的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和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建設北斗一號系統。第二步,建設北斗二號系統。第三步,建設北斗三號系統。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四、科學實驗衛星
為了對航天任務急需的新技術進行先期試驗,同時開展空間環境探測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國在剛開始研制衛星時,就開始發展了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先后研制和發射了實踐一號、實踐二號衛星群、實踐四號以及實踐五號衛星,初步形成了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實踐二十號衛星是地球同步軌道新技術驗證衛星,將驗證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關鍵技術,并實施多項新技術驗證工作,將開展地球同步軌道通信廣播業務。
五、測地衛星
測地衛星是一種專門用于大地測量的人造地球衛星,是太空的“測繪員”測地衛星用于測定地面點位坐標、地球形體和地球引力場參數,屬衛星測地系統的空間部分,可作為地面觀測設備的觀測目標或定位基準。
2019年11月3日11時22分,中國首顆亞米級高分辨率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取得圓滿成功。
考點2:中國的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衛星發射中心一共有4個,分別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及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酒泉市與阿拉善盟之間,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常年干燥少雨,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時間長,生活環境艱苦,但可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
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衛星發射基地,始建于1970年,1982年交付使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中心總部設在四川省西昌市,衛星發射場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處的大涼山峽谷腹地。
自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16年11月22日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活動已突破100次。
該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6度,全年地面風力柔和適度。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這里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航天基地。
三、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左右,與蘆芽山風景區毗鄰,是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備了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這里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無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氣溫5℃。
四、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中國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境內,是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始建于2009年,2014年10月基本竣工。
該發射中心可以發射長征五號系列火箭與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作為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文昌航天發射場不僅可用于滿足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需要,還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現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減少,亦可通過海運解決巨型火箭運輸難題并提升殘骸墜落的安全性。發射中心完全對外開放,F已具備發射能力。
試題練習:
1. 2019年1月3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美國科學促進會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貢獻。
A. 孟子號B. 墨子號
C. 蛟龍號D. 質子號
【答案】B
【解析】2019年1月3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美國科學促進會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貢獻。故本題選B項。
2. 以下屬于我國導航衛星的是( )
A. “墨子”B. “悟空”
C. “風云”D. “北斗”
【答案】D
【解析】世界上現有四大導航系統:中國的“北斗”,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俄國的“格洛納斯”。A項墨子號是量子通訊衛星,B項悟空號是探測暗物質衛星,C項風云是氣象衛星。故本題選擇D項。
3. 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 )
A. “風云一號”B. “長征一號”
C. “東方紅一號”D. “神舟一號”
【答案】C
【解析】A項,風云一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制的第一代準極地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B項,長征一號是為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而研制的三級運載火箭。C項,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送入太空。D項,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故本題選C。
以上是2021年廣東事業單位公基備考資料:中國的衛星事業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信息請加事業單位考試群,及關注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 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事業單位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