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申論寫作技巧:申論寫作必背文化類文段
2019-12-18 15:05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方法技巧信息:2019年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申論寫作技巧:申論寫作必背文化類文段,更多關于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申論寫作技巧,申論備考技巧,事業單位方法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申論寫作要得高分,就要靠平時多積累寫作素材,有“輸入”才會有“輸出”,今天,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就來為大家科普下申論寫作必背的文化類文段,幫助考生積累,豐富素材庫。
1.文化共享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的自信是一種精神上對本國文化的自我認可,體現在言談舉止的精氣神中,體現在國家與民族的凝聚力上。文化自信可以通過文化共享來實現。通過文化的共享,諸多文化資源走出封閉狀態,以一種積極、開放、親民的姿態融入百姓生活,接受公眾觀賞。在這一過程中民眾才能真正的體悟到我們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悟到我們文化的思想內涵、精神底蘊,文化的自信與自豪感油然而生。故宮博物院將養心殿的268件珍貴文物“移駕”首都博物館,讓更多百姓觀賞就是文化共享的典范之作。人們通過對這些珍貴文物的觀賞,系統的認知到其文化的價值、以及附著在其上先民的智慧。觀者人山人海,好評如潮,不僅是對于文物本身的贊賞,更有對于先民的敬畏以及我們文化水準的自豪與自信。所以說:文化共享能夠提升文化自豪與自信。
2.文化遺產承載歷史記憶,傳承中華文化。
延安的紅色旅游方興未艾,因為它喚醒了對革命先輩的崇敬與感恩;媽祖被世界各地的華人信奉,因為她代表著千百年來人們祈求出海平安與順利;長城享譽國際,因為它見證著古老中國的滄桑與輝煌。從敦煌壁畫到故宮樓宇,從剪紙刺繡到琴棋書畫,老祖宗留下最寶貴的遺產,從來都不是金銀,而是中華民族的記憶和精神。這些記憶和精神附著在文化遺產之中,成為民魂,是慰藉心靈的精神食糧,也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代橋梁。誠如魯迅先生所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3.傳統文化式微來自于強勢的西洋文化沖擊。過去逢年過節到處都是紅燈籠、龍燈隊,秧歌戲曲遍地,剪紙刺繡滿窗,F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情人節的熱鬧,圣誕節的狂歡,國人熱衷于洋節日、洋文化,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和文化卻嗤之以鼻。沖擊的背后是市場經濟時代下本身不適應時代要求,又缺乏足夠的文化自信。尤其在文化領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國紛紛搶占文化制高點,如美國就試圖用英語和所謂的美式價值觀一統天下。而隨著洋文化和外語教育對我國各個領域的全面滲透,人們喪失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迷失了文化走向,對外來文化產生了崇拜和依賴感,對傳統文化產生了疏離感。
4.擴大文化輸出可以有效提升文化軟實力。
文化輸出不僅是輸出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對外輸出加載在圖書、影視劇、文藝演出中的民族文化與價值觀。在擴大文化輸出的過程中,通過這些載體,要讓接觸到這些文化產品的外國人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使他們認可我國的價值觀,提高我國的國際話語權。美國擁有國際關系中至高的話語權,很重要的一件“武器”便是美國的影視劇。通過電影傳遞出了美國的普世價值觀以及自由民主等國家精神,以此吸引其他國家青年人跟隨其價值觀,進而認同美國的政府行為。通過工業、農業產品的出口只能獲得經濟收益,但通過文化產業的輸出,不僅能開辟巨大的商業上升空間,還能獲得重要的“附加值”——提升國家軟實力,成為文化強國。
5.實現文化復興需要樹立傳統文化危機意識。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寫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為的開始,行為是知的完成。這里的知相當于意識、觀念、理念?梢,沒有意識就沒有行動。同理,沒有傳統文化意識的自覺,就不會有文化復興的實際行動。如果我們缺乏傳統文化危機意識,對世俗化的現狀缺乏警惕之心,在“娛樂至死”中繼續跟風隨俗,對傳統文化漠不關心或無底線開采,那么我們最終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讓傳統文化在歌舞升平中慢慢消亡。文化是一個人的風骨、風韻、底氣、氣度,有了文化的滋養,人才有活力,內心充盈,精神豐富,堪稱健康;相反,若過分追求物質享樂,忽視文化滋養,就容易導致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文化是國家與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傳統文化的滋養,還何談高度的文化自信,何談文化復興乃至民族復興?
——推薦閱讀——
【招考信息】2020廣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匯總 | 職位表下載 | 報名入口
【輔導課程】2020廣東事業單位職測《百題百分》| 理論精講 | 圖書資料
【備考技巧】2020廣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基知識 | 備考資料 | 歷年試題
以上是2019年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申論寫作技巧:申論寫作必背文化類文段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信息請加事業單位考試群,及關注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申論備考技巧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事業單位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