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廣東事業單位統考公基考點及習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021-05-25 09:59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華圖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信息:2021廣東事業單位統考公基考點及習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多關于公共基礎知識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考點習題,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內容上:2007 年黨的十七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第一節 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條件
理論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歷史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
現實依據: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實踐經驗。
時代背景:當代國際局勢的新發展。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階段 | 時間 | 事件 |
初步形成 | 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十二大 | 1.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代核心領導人、實事求是的思想被重新確立、黨的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經濟建設上、改革開放。 2.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主義”的科學命題。 |
基本形成 | 十二大—— 十三大 | 1.十二屆三中全會做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理論。 2.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3.十三大正式確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
成熟階段 | 十三大—— 十四大 | 1.南方講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本質和“三個有利于”標準做出了新的概括和深入闡發。南方講話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成熟。 2.十四大對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作了科學概括,構成了鄧小平理論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
發展階段 | 十四大—— 十五大 | 1.十五大正式使用“鄧小平理論”這一概念,并將其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2.黨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進一步具體化,提出了三個階段性目標。 |
鄧小平理論主要內容
(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1980 年 5 月,鄧小平在論述怎樣才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時,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這個概念。
在 1992 年視察南方的談話中,鄧小平明確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1.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發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開放以來,黨高度重視發展問題,將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
鄧小平在 1992 年南方講話中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從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高度強調發展的重要性。
江澤民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十七屆五中全會上胡錦濤提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2.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根本特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和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最根本體現。
共同富裕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價值訴求,是社會主義與以往一切舊社會制度的本質區別。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
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僖越洕ㄔO為中心的確定,是我黨在新時期實現的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基本路線的核心和主體。
、谒捻椈驹瓌t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鄹母镩_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三)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1.對內改革: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
、偕鐣髁x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诟母锸巧鐣髁x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首先,改革是對舊體制的根本性的變革。其次,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改革。再次,改革深刻地引起了每一個人的社會生活、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觀念的變化。
中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中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
三個有利于是判斷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標準
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
2.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到 20 世紀 90 年代初,經過了 30 多年的對外開放,我國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四)“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鄧小平,最早為解決臺灣問題提出,后用于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
第一階段:1979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第一次正式宣布了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大致方針。
第二階段:1982 年 1 月,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12 月,“一國兩制“思想列入我國憲法,標志著“一國兩制”正式形成。
第三階段:1984 年,鄧小平指出“一國兩制”同樣適用于香港問題。1985 年 3 月,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把“一國兩制”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第二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重要內涵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要求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第三節 科學發展觀
一、內涵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實質: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二、五個統籌
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第四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一種經濟體制,它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既具有與其他市場經濟體制的共性,又具有與其他市場經濟體制不同的特征。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
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在分配制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在宏觀調控上,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 更好地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
在社會保障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優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社會主義民主:國體和政體的統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地統一起來。
國體(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
政體(政權組織形式/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社會主義法治——依法治國
時間 | 事件/會議 | 內容 |
1949年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當時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 |
1949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 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 |
1954年 |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
1978年 | 十一屆三中全會 | 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是“依法治國”的1.0版。 鄧小平提出。 |
1997年 |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 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基本方略,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并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任務。 |
1999年 | 1999年憲法修改(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 |
2004年 | 2004年憲法修改(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 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保護公民合法私有財產等載入憲法。 |
2014年 | 十八屆四中全會 |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國”的2.0版。 3.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4.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將每年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編纂民法典 5.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6.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案件。 7.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實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實質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著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外交政策
1.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2.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
4.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方針和首要任務。
第五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定位:
是對馬、毛、鄧、三、科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新的階段劃分:
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1.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八個明確:
、倜鞔_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诿鞔_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勖鞔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苊鞔_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菝鞔_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廾鞔_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呙鞔_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嗝鞔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個基本方略
1.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3.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4.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5.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
6.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
7.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8.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9.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10.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11.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確立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
12.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
13.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14.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
【習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習近平主席對 綠色發展理念所作的論述之一,主要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中( )的要求。
A.堅持以人為本
B.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C.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義
D.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習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制定路線、方針的基本原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大的實際是( )
A.生產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層次、不平衡的特點
B.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我國已是社會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
【習題】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是( )。
A.鄧小平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B.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關系的論斷
D.判斷一切是非得失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
【習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三貼近”的原則。“三貼近”指( )。
A.貼近現代化,貼近世界、貼近未來
B.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C.貼近政治、貼近現實、貼近社會
D.貼近社會、貼近基層、貼近青年
【習題】鄧小平多次強調必須堅持的兩項社會主義根本原則是( )。
A.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
B.人民當家做主,成為社會的主人
C.公有制占主體和共同富裕
D.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習題】( )是指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習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的保障是( )。
A.全面依法治國
B.全面從嚴治黨
C.全面發展經濟
D.全面可持續發展
【習題】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當家作主
C.政治協商
D.人民民主專政
【習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 )。
A.收復失地、健全法制、經濟發達
B.政治民主、社會和諧、軍事過硬
C.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D.戰勝美國、民族團結、人民健康
【習題】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 )。
A.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B.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C.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D.實現共同富裕,進而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習題】鄧小平理論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 )。
A.改革開放
B.市場經濟
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習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 )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道路自信
B.理論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習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 )。
A.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
B.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
C.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D.實現共同富裕
【習題】面對新的形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 )上。
A.虛擬經濟
B.共享經濟
C.實體經濟
D.生態經濟
【習題】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四化”同步發展。這里的“四化”指的是( )。 A.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B.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經濟全球化
C.工業現代化、信息高速化、經濟市場化、農業現代化
D.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國防現代化
【習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當前我國深入貫徹的發展思想是( )。
A.開放共贏
B.改革開放
C.以人為本
D.以人民為中心
以上是2021廣東事業單位統考公基考點及習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信息請加事業單位考試群,及關注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公共基礎知識考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考點習題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事業單位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