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鄉鎮事業單位考點:廣東省情
2014-05-13 20:05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信息:2014鄉鎮事業單位考點:廣東省情,更多關于廣東鄉鎮,事業單位,統招,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東起南澳縣南澎列島的赤仔嶼,西至雷州市紀家鎮的良坡村,東西跨度約800公里;北自樂昌縣白石鄉上坳村,南至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跨度約600公里。北回歸線從南澳—從化—封開一線橫貫廣東。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于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于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自然氣候:
廣東屬于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時數由不足1500小時增加到23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約為19℃~24℃。全省平均日照時數為1745.8小時、年平均氣溫22.3℃。1月平均氣溫約為16℃~19℃,7月平均氣溫約為28℃~29℃。廣東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全省平均為1777毫米。
資源物產:
1.土地資源
廣東是國內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全省土地總面積中農用地1491.47萬公頃。土地利用的實際情況為耕地288.25萬公頃,園地96.76萬公頃,林地1013.55萬公頃,牧草地2.72萬公頃,其他農用地90.18萬公頃。建設用地175.28萬公頃,其中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142.41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1.77萬公頃,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0萬公頃。未利用地131.37萬公頃,其中未利用土地70.91萬公頃,其他土地60.47萬公頃。
2.水資源
廣東降水充沛,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主要河系為珠江的西江、東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韓江水系,其次為粵東的榕江、練江、螺河和黃崗河以及粵西的漠陽江、鑒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獨流入海河流。年均降水量1777毫米,年降水總量3194億立方米;年均徑流深1012毫米,河川徑流總量1819億立方米;加上鄰省從西江和韓江等流入廣東的客水量2330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60億立方米,可供開采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達4700立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072.8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665.5萬千瓦。此外,廣東還有溫泉300多處,日總流量9萬噸;飲用礦泉水110處,探明儲量全國第一。但是,廣東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澇,冬春常干旱。沿海臺地和低丘陵區不利蓄水,缺水現象突出,尤以粵西的雷州半島最為典型。而且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還由于城市污水排入,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的威脅加劇。
3.礦產資源
廣東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接處,是國內具有豐富礦產資源的省份之一,有“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之鄉”稱號。全省已找到礦產131種,探明儲量的有97種。其中高嶺土、泥炭土、冶金用脈英石、水泥用粗面巖、鍺、碲的儲量列全國第一位,銀、鉛、鉍、鉈、鈾礦、獨居石、磷釔礦、玻璃用砂、油頁巖、飾面用大理巖和輝綠巖列第二位,列第三至五位的有鈮、鉭、鎢、錫、鋯、硒、隱晶質石墨、冰洲石、玉石、銦、鎘、鋅、汞、稀土礦、壓電水晶、葉蠟石、陶瓷土、螢石、硫鐵礦、熔劑白云巖等。廣東比較短缺的礦產資源有煤、磷、鉀、菱鎂礦、銅、鋁以及優質耐火粘土、云母、石棉等。珠江口外海域、北部灣發現的大型油氣田資源,原油儲量超過40億噸,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開采前景很好。已經開采和開采條件較好的主要礦種有硫鐵礦、鉛鋅礦、銀、錫、鎢、鈮、鉭、鈾礦、獨居石、磷釔礦、大理巖、高嶺土、玻璃用砂和油頁巖等。其中云浮硫鐵礦品質優儲量大,居全國之冠、世界第二,凡口鉛鋅礦生產規模為國內第二。全省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萬億元,但是經過多年的開采,廣東省已有的金屬礦大型礦山多已采空或者即將采空閉礦,銅、鎢、錫、銻等礦產資源已處于枯竭狀態,鉛鋅及鐵礦產地也逐年減少。
4.植被和生物資源
廣東光、熱、水資源豐富,四季常青,動植物種類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280科、1645屬、7055種,分別占全國總數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種,分隸于111科、361屬。此外,還有真菌1959種;其中食用菌185種,藥用真菌97種。植物種類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有桫欏和銀杉2種,屬于二級和三級保護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觀光木等24種及廣東松、長苞鐵杉、野龍眼和見血封喉等41種,還有省級保護的紅豆杉和三尖杉等12種。在植被類型中,有屬于地帶性植被的北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和沿海的熱帶紅樹林,還有非緯度地帶性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林、竹林、灌叢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園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龍眼和菠蘿是嶺南四大名果,經濟價值可觀。
廣東的動物種類多。陸生脊椎動物就有829種;其中獸類124種、鳥類510種、爬行類145種、兩棲類50種,分別占全國的30%、43.4%、46%和25.5%。此外,還有淡水水生動物的魚類281種、底棲動物181種和浮游動物256種,以及種類更多的昆蟲類動物。動物種類中,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云豹、熊猴和中華白海豚等22種,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金貓、水鹿、穿山甲、獼猴和白鷴(省鳥)等95種。
廣東積極開展對動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重視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全省建立了310個自然保護區、369處森林公園,還通過全面綠化荒山,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
5.海洋資源
廣東海岸線長,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生物資源包括海洋動物和植物資源,共有浮游植物406種、浮游動物416種、底棲生物828種、游泳生物1297種。遠洋和近海捕撈,以及海洋網箱養魚和沿海養殖的牡蠣、蝦類等海洋水產品年產量約400萬噸;可供海水養殖面積77.57萬公頃,實際海水養殖面積20.82萬公頃,是全國著名的海洋水產大省。雷州半島的養殖海水珍珠產量居全國首位。沿海還擁有眾多的優良港口資源。廣州港、深圳港、汕頭港和湛江港己成為國內對外交通和貿易的重要通道;大亞灣、大鵬灣、碣石灣、博賀灣及南澳島等地還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灣的油氣田己打出了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廣東沿海沙灘眾多,氣候溫暖,紅樹林分布廣、面積大,在祖國大陸的最南端燈樓角又有全國惟一的大陸緣型珊瑚礁,旅游資源開發的潛力也很大。
僑鄉概況
廣東省自古就是中國海上貿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近代以后逐漸發展成為重點僑鄉。海外僑胞眾多、歸僑僑眷眾多、僑捐項目眾多、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積淀深厚是廣東突出的省情和獨特優勢。
海外僑胞眾多、歸僑僑眷眾多。廣東有2000多萬海外僑胞,占全國的三分之二,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等,歐美的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南美洲的秘魯、墨西哥、巴拿馬、古巴、委內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非洲的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南非、留尼汪等國家和地區。省內有2000多萬歸僑僑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地區。廣府語系地區的歸僑僑眷約有800萬人,潮汕語系地區歸僑僑眷約有700萬人,客家語系地區約有歸僑僑眷500萬人。全省23個華僑農場安置歸僑、難僑8萬多人,是省內歸僑僑眷最為集中的地方。
華僑文化、僑鄉文化積淀深厚。華僑文化與僑鄉本土文化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僑鄉文化。華僑文化、僑鄉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以及與世界發展緊密聯系的時代性,相當部分源自華僑文化、僑鄉文化。華僑文化、僑鄉文化表現在革命、慈善、商貿、建筑等方面,尚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與村落是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的典型代表。
以上是2014鄉鎮事業單位考點:廣東省情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信息請加事業單位考試群,及關注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掃一掃:在線溝通
報考過程有疑惑?
專業客服來答疑

事業單位公眾號
掃一掃:馬上關注
最新招考資訊
盡在gdhtsy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