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報考指導備考資料考試題庫|面授課程網校課程考編小程序|磚題庫華圖文庫直播|華圖師資

  • 在線客服咨詢
    廣州 在線咨詢
    深圳 在線咨詢
    佛山 在線咨詢
    珠海 在線咨詢
    中山 在線咨詢
    清遠 在線咨詢
    韶關 在線咨詢
    東莞 在線咨詢
    惠州 在線咨詢
    汕頭 在線咨詢
    汕尾 在線咨詢
    潮州 在線咨詢
    揭陽 在線咨詢
    梅州 在線咨詢
    河源 在線咨詢
    湛江 在線咨詢
    肇慶 在線咨詢
    江門 在線咨詢
    陽江 在線咨詢
    茂名 在線咨詢
    云浮 在線咨詢
    廣東華圖 在線咨詢
  • 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_日食

    2020-09-25 14:47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 微信公眾號 備考QQ群 華圖在線APP

    公考刷題群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信息: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_日食,更多關于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考點1:最早的日食記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記錄日食的國家。我國對于日食的最早記載是在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發生的日食,記載于《尚書·夏書·胤征篇》:“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gǔ)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描繪了天有異象,人們慌亂四散的場景。

      左丘明在《左氏春秋傳》里記錄了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的一次日食,引用了《尚書》里“辰弗集于房”,把《尚書》和日食聯系起來。

      商代的日食主要記載在甲骨卜辭上。卜辭中被認為是日食的有5次,一般都寫作:“日月有食”,“日又”等。

      《詩經·小雅》說,“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這是公認的中國古代對于日食最早最準確記載。這是發生在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這個時間比古代巴比倫記載的烏格里特日食要晚。(烏格里特日食發生在公元前1374年,持續了2分7秒。烏格里特是敘利亞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根據美索不達米亞歷史學家的描述,太陽在此次日全食過程中“遭到羞辱”。)

      從春秋時代開始,古人對于日食有了完整的連續性的記錄!洞呵铩愤@部編年史書共記載了公元前770到前476年之間的37次日食,其中33次被證明是完全可靠的。據統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共記錄了大約1000多次的日食,不愧為世界上最完整的日食記錄。

      考點2:日食的社會意義

      在古代中國以農立國,人們還不具備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時,只能盡力觀察自然的變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變,以便做出解釋和判斷。相傳,堯帝時候就已經設立“掌天地四時”的專職天文官負責觀察天象。上述提到的《尚書·夏書·胤征篇》記錄的仲康日食,就是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觀測,沒有及時做出預報,以至于引起全國恐慌。當時,夏王認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視天象,把天象看作是上天給予的暗示,因此,夏王盛怒討伐二人。

      這體現了中國古人一直有的“天人感應”的觀念,這種觀念把天上的“日月星辰”都與人事對應起來。由于太陽對糧食耕種、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日食對于古人來說就比較可怕,認為是“天狗吞日”,會采取打鼓、朝天空射箭、用物或人祭祀等,希望以此化解災難。對君王來說,日食被認為是上天的“譴告”,是帝王“失德”的重要標志,因此古代一旦發生日食,君王要檢查自己的德行與用人,要禁食、素服、避正殿等等,有時候還要下罪己詔。

      考點3:對日食的觀測與解釋

      中國古人對日食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天人合一”的社會意義,也有人從科學的角度來觀測和解釋日食的。

      1. 日食的觀測

      古代記載觀測的人叫史官,后來在司天監或司天臺內觀測。故觀測人員叫臺官或日官。觀測后作出的記錄,叫“候薄”。

      公元前1世紀,天文學家京房,已采用水盆照映的方法,以避免強烈日光傷眼。

      從唐代約公元822年起,我國就已經可以將日食時間預測精確到小時。

      由于水面的反光能力差,到了宋代改用油盆。

      到了元代,郭守敬制造了仰儀,觀測日食就更方便了。

    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_日食

      這是利用小孔成像法準確的測量日食。當太陽光透過中心小孔時,在仰儀的內部球面上就會投影出太陽的映像,觀測者便可以從網格中直接讀出太陽的位置了。尤其在日全食時,它能測定日食發生的時刻,利用仰儀能清楚地觀看日食的全過程,連同每一個時刻、日食的方位角、食分多少和日面虧損的位置、大小都能比較準確地測量出來。這架儀器它甚至還能觀測月球的位置和月食情況。被稱為“日食觀測工具的鼻祖。”

      2. 日食的解釋

      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當太陽、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月球位于兩者之間時,就會發生日食現象。古人對這一現象也出現比較科學的解釋。

      西漢天文學家劉向說:“日蝕者,月往蔽之”,把日食解釋為月亮遮住了太陽,公元前一世紀就能提出這樣的理論,足見古人的智慧。

      東漢的王充在《論衡》中也指出日食是一種日然現象,駁斥讖緯之說,“在天之變,日月薄食(蝕)。四十二月日一食(蝕)。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蝕)有常數,不在政治。”

      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精確的歷史時鐘,從古到今,人們對日食都熱切關注研究。傳統文化中對日食的研究的重要事件也成為考試中的考點,大家在復習古代科技常識時,要對日食的成因、解釋、社會意義等加以了解,從而更好地應對考試。

      練習題:

      1. 古代時,由于無法解釋日食成因,人們迷信地認為日食是一種兇兆.現在我們可以用光的( )來解釋日食的成因。

      A. 散射

      B. 折射

      C. 直線傳播

      D. 衍射

      【答案】C

      【解析】日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太陽到地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掩蓋,產生日食。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項。

      2017-江西上饒(專技崗)-36. 下列有關中國古代天文歷法說法錯誤的是( )

      A. 《尚書》記載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為人類最早的日食記錄

      B. 商代甲骨文已經記載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現了原始歷法-----陰陽歷

      C. 春秋戰國之際,二十八宿體系已經建立

      D. 漢武帝時編制第一部完整歷書-------《太陽歷》

      【答案】D

      【解析】我國對于日食的最早記載是在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發生的日食,記載于《尚書·夏書·胤征篇》。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記載,現時的陰陽合一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同時,商朝的甲骨文中,也保存有許多關于日食、月食的記載。在西周時期,完整的天體系統二十八宿有了發端。到了春秋時期,古天文學家們終于完成了沿黃、赤二道將附近天區劃分為二十八宿的體系。在湖北隨縣發掘出的戰國早期曾侯乙墓漆箱,蓋上所繪的二十八宿全部星體就是包含二十八宿完整星名的最早文字記載。漢武帝時,開始以正月為歲首,并制定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故ABC說法正確,D項說法錯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項。

    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_日食

    點擊購買2021版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必做題庫6000題

      以上是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_日食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信息請加事業單位考試群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群,及關注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

    (編輯:廣東華圖)

    熱門推薦
    輔導課程
    聯系方式
    • 事業單位考試職測題庫
    • 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管理綜合+職測教材
    • 事業單位招聘考試 通用能力測試(綜合類)教材
    •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綜合寫作

    線上微信客服

    掃一掃:在線溝通
    報考過程有疑惑?
    專業客服來答疑

    事業單位公眾號

    掃一掃:馬上關注
    最新招考資訊
    盡在gdhtsydw
    有疑惑?在線客服幫你

    公告什么時候出?

    報考條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怎么領?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筆試輔導課程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面試輔導課程
    • 掃碼下載:華圖在線APP
    •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廣東華圖
    • 掃碼進入官網微博:廣東華圖

    考試工具更多

    最新招考
    照片調整
    直播講座
    備考資料
    考試信息
    試題資料
    輔導課程
    華圖題庫
    廣東華圖官方微信 廣東華圖官方微信 微信號:gdhtgwy
    首頁 咨詢 課程
    首頁 招考信息 網站地圖 返回頂部
    京ICP備11028696號-11 京ICP證13015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1470號
    色欧美性video视频,欧美成人全部免费,欧美午夜影院,欧美黄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