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筆試教育綜合知識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021-01-22 13:38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華圖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教育綜合知識信息:教師招聘筆試教育綜合知識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更多關于教師招聘筆試,教育綜合知識,教師教育綜合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教育基礎知識是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知識,而教師招聘考試的復習過程中,不同人物及其相對應的理論,一直是大家所頭疼的問題。哪些流派有什么代表人物,而代表人物的理論又都是哪些。教育學、心理學都有很多需要大家進行理解記憶的人物。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從而進一步加深大家對于這一理論的印象。
一、班杜拉生平簡介
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現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約丹講座教授。他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在與傳統行為主義的繼承與批判的歷史關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幾乎平分心理學天下的當代獨樹一幟,影響波及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治療以及教育、管理、大眾傳播等社會生活領域。
二、社會學習理論基本概述
班杜拉認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的。任何有機體觀察學習的過程都是在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相互作用下發生的,行為和環境是可以通過特定的組織而加以改變的,三者對于兒童行為塑造產生的影響取決于當時的環境和行為的性質。并據此提出了著名的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包含觀察學習,自我效能,行為適應與治療等內容。他把觀察學習過程分為注意、保持、動作復現、動機四個階段,簡單地說就是觀察學習須先注意榜樣的行為,然后將其記在腦子里,經過練習,最后在適當的動機出現的時候再一次表現出來。并于 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個體對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滿意結果的預期。他認為個體對效能預期越高,就越傾向做出更大努力。班杜拉指出了四點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直接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和情緒的喚起。
班杜拉理論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他區分了人類學習的兩種基本過程,即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提出了觀察學習是人類間接經驗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普遍地存在于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學習者中,他的社會學習理論進一步發展了傳統的強化理論,并且以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實踐意義。按照班杜拉的理解,對于有機體行為的強化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強化,即對學習者作出的行為反應當場予以正或負的刺激;二是替代強化,指學習者通過觀察其他人實施這種行為后所得到的結果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指向;三是自我強化,指兒童根據社會對他所傳遞的行為判斷標準,結合個人的理解對自己的行為表現進行正或付的強化。自我強化參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標。
以上是教師招聘筆試教育綜合知識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敬請教師考試群,及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教師招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