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遷徙-學習遷移概述
2015-09-23 14:35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教育綜合知識信息: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遷徙-學習遷移概述,更多關于廣東教師招聘,2016教師考試,教育學,教師教育綜合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為幫助考生更好備考2016年廣東省教師招聘考試,華圖教育專家整理了一系列考試技巧。下面廣東人事考試網為考生提供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遷徙-學習遷移概述,望考生多加關注,2015年廣東教師招聘答疑群:145334620。
學習遷徙-學習遷移概述
一、學習遷移的概念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學習活動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這種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遷移,如經常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
二、學習遷移的分類
(一)正遷移和負遷移
根據是遷移的性質可以把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叫正遷移,就是使兩種學習之間相互促進。一種學習對另—種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叫負遷移,也就是兩種學習之間相互干擾。
2、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根據遷移發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遷移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先前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是順向遷移,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是逆向遷移。不論是順向還是逆向遷移,稱有正負之分。
3、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
根據前后學習的難度差異,可以以把遷移分為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兩類。難易不同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叫垂直遷移。垂直遷移又分為由下而上的遷移和由上而下的遷移。
4、根據遷移的內容不同,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一般遷移:也稱非特殊遷移,是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將原理、原則和態度具體化,運用到具體的事例中。如運算技能、閱讀技能可以運用到數學或語文的學習中。
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是指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中。如將彈跳中的基本動作加以組合運用到空翻中。
5、根據遷移的程度,分為近遷移和遠遷移
近遷移:指已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在與原先學習相似的情境中加以運用。遠遷移:指已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的運用。
6、根據遷移的路徑,分為低路遷移和高路遷移
低路遷移:一種自發的或自動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遷移,是通過在各種情景中的練習獲得,其發生幾乎是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識參與的。
高路遷移:有意識地將某種情境中學到的抽象知識應用于另一種情境中的遷移。
三、遷移的作用
首先,遷移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其次,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的關鍵環節。
第三,遷移規律對于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的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一、早期的遷移理論
早期的遷移理論主要包括形式訓練說、相同要素說、經驗類化說與關系轉換說。
(一)形式訓練說
1.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關于遷移的理論
2.觀點:把遷移看做是通過對組成“心智”的各種官能分別進行訓練來實現的,遷移的發生時自動的;學習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
3.缺點:認為學習的內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學材料對官能訓練的價值。
4.優點:重視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的遷移,強調對有效的記憶方法,工作和學習的習慣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術加以特殊訓練。
(二)共同要素說
1.代表人物:桑代克等人。
2.觀點: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到另一種學習,即產生學習遷移。
3.缺點:只看到學習情境的作用,忽視了主體因素對學習遷移的影響,忽視了學習之間的干擾問題。
(三)經驗類化理論
1.代表人物:賈德
2.觀點:兩種學習活動之間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識產生遷移的必要條件,而遷移產生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通過概括形成了能夠泛化的共同原理。
(四)關系轉換理論
1.代表:格式塔心理學家
2.觀點:學習遷移的重點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察覺到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認為“頓悟”兩種學習情境中原理原則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手段和目的之間的關系,是實現遷移的根本條件。
3、苛勒所作的“小雞覓食”的實驗室支持關系轉換理論的經典實驗。
二、現代的遷移理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他把遷移放在學習者的整個認知結構的背景下進行研究,在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遷移的理論和見解。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指出,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別性大、穩定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
遷移與教學
一、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一)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學習遷移常常產生于兩個相似的學習情境之間。例如,在具有相同的學習場所、相似的環境布置、相同的教師,學習遷移較易產生,在(天時、地利、人和)條件下,有可能水平發揮較為充分,成績較佳。所以,創造適合的學習情境,能夠促進學習遷移。
(二)學習材料的性質
如果兩種學習材料本身彼此相似,使學習者很容易對相似的刺激予以同樣的反應,有助于遷移的發生。如教兒童稱與母親年齡差不多的女士為阿姨,是非常容易的事;學習代數可能有助于學習幾何,學生物有助于學生理衛生,更是人們所熟知的。當然,學習材料相似,學習者又不能辨別其差異,也可能導致混淆,學習形近字、同音字時,就易出現相互干擾的情況。
(三)學習活動的多樣性
學習者在學習中采用的方法或感受到的刺激越是多樣,就越能有助于該學習的遷移。反之,刺激越單一呆板,就越難以產生遷移作用。因為原學習活動中刺激的多樣性,能增加它與新學習之間相似或相關的可能。例如,語言學習采用多讀、多聽、多寫、多比較的方法,會有利于鞏固和擴大知識、形成技能。
(四)原學習的熟練和理解程度
熟練的學習是遷移發生的重要條件。所謂“熟能生巧”便是如此。例如,教學生“陳”字,說是左“阝”旁加“東”字。如果學生熟悉“阝”與“東”,便能立即寫出“陳”字。反之,如果學生把“阝”或“東”字忘了,或一知半解,則其學習“陳”字便須費時。死記的知識難于獲得正遷移。正遷移需要對原理或原則完全理解,能運用自如、觸類旁通。一知半解的學習,反而可能引起負遷移作用,因而影響其他學習的速率或正確性。
(五)年齡特征
學習材料如超越兒童的認知能力,縱使他們能“依樣畫葫蘆”,由于他們缺乏學習的概括能力,正遷移作用也難以產生,所以,年齡也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
(六)智力水平
多數心理學家同意,智力較高的學生,較能發現兩者間的關系,較能應用先前的學習于后來的學習中。雖然智力影響遷移,但“勤能補拙”。前面我們已述及原學習熟練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如能勤于練習,雖然智力平平,亦能有所收獲,將一學習正遷移至另一學習中。
二、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
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賴于教學,促進遷移的有效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精選教材
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經驗,教學內容就必須精選。教師應選擇那些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科學成果作為教材的基本內容。而每一門學科中的基本知識(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為規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其遷移價值較大。
當然,在選擇這些基本的經驗作為教材內容的同時,還必須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實材料,脫離事實材料空談概念、原理,則概念、原理也是空洞的,無生命力的,也無法遷移。大量的實驗都證明,在教授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識的同時,配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并闡明概念、原理的適用條件,則有助于遷移的產生。
(二)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精選的教材只有通過合理的編排才能充分發揮其遷移的效能,否則遷移效果小,甚至阻礙遷移的產生。從遷移的角度來看,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絡化。結構化是指教材內容的各構成要素具有科學的、合理的邏輯聯系,能體現事物的各種內在關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關系。一體化指教材的各構成要素能整合為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為此,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割裂、支離破碎,又要防止相互干擾或機械重復。網絡化是一體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間上下左右、縱橫交叉聯系要溝通,要突出各種基本經驗的聯結點、聯結線,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學習中存在的斷裂帶及斷裂點,也有助于預測以后學習的發展帶、發展點,為遷移的產生提供直接的支撐。
(三)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合理編排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合理的教學程序得以體現、實施的,教學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發揮功效的最直接的環節。無論是宏觀的整體的教學規劃還是微觀的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都應體現遷移規律。先教什么、學什么,后教什么、學什么,處理好這種教學與學習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意味著僅教給學生組織良好的信息還是不夠的,還必須使學生了解在什么條件下遷移所學的內容、遷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掌握必要的學習策略及其元認知策略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許多研究證明,學習策略及元認知策略具有廣泛的遷移性,同時它們又能夠提高學習者的遷移的意識性。
關注“廣東華圖”微信,獲取最新資訊、真題答案、內部資料等信息!
公職交友社區【新公社APP下載】|微信搜索“gdhtgwy”
以上是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遷徙-學習遷移概述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敬請教師考試群,及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教師招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