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學習基礎-思維
2015-09-23 14:26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教育綜合知識信息: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學習基礎-思維,更多關于廣東教師招聘,2016教師考試,教育學,教師教育綜合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為幫助考生更好備考2016年廣東省教師招聘考試,華圖教育專家整理了一系列考試技巧。下面廣東人事考試網為考生提供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學習基礎-思維,望考生多加關注,2015年廣東教師招聘答疑群:145334620。
教育學習基礎——思維
一、思維的概念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性聯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例如“透過現象看本質”,思維的一種表現。思維和感知覺—樣,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但是,感知覺是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以及事物之間外部聯系的反映;思維是對事物的本質屬性以及事物之間內部聯系及其規律件的反映。
二、思維的特點
(一)間接性
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和認識另—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間的聯系以及事物發展的進程。例如,內科醫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體內各種臟器的病變,卻能通過聽診、化驗、切脈、量體溫、量血壓,以及利用各種醫療器械為中介,經過思維加工間接地判斷。
(二)概括性
指思維所反映的是個別的事物或事物的個別屬性,而是一類事物所共有的本質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聯系。例如各種概念,都是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性抽象概括。
三、思維的過程及基本形式
(一)思維的過程
思維的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其他過程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1.分析與綜合
分析是指在頭腦中把事物或對象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各個屬性。例如,把一棵樹分解為根、莖、葉、花等。
綜合是在人腦中把事物或對象的個別部分或屬性聯合為一體。例如,構想把一個人過去與現在的經歷聯系起來編成一個短劇。
2.比較與分類
比較是指在人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來確定他們之間的異同點和關系的思維過程。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只有通過比較人們才能區分事物間的異同點、鑒別事物的優劣,才能識別事物,把它歸到一定的類別中去。
分類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異同,把它們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思維過程。比較是分類的基礎。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可以把事物歸并為較大的類;根據差異可以把事物劃分為較小的類。分類在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因為通過分類可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系統化。
3.抽象與概括
抽象是在人腦中提煉各種對象或想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舍棄其個別的、非本質的特征的過程?偨Y鴿子、老鷹、雞、鴨等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即“有羽毛”“是動物”;舍棄那些“會不會飛”“顏色”“大小”等的非本質特征,這就是抽象的過程。
概括是人腦把事物間共同的、本質的特征抽象出來加以綜合的過程。例如,人們把那些“有羽毛的動物”統稱為鳥類,這是概括的過程。概括有不同的等級或水平,經驗概括是初級水平的概括,科學概括是高級水平的概括。
4.系統化與具體化
系統化是指人腦把具有相同本質特征的事物歸納到一定類別系統中去的思維過程。如把犬科、貓科動物歸為哺乳類的過程就是系統化的過程。
具體化是指人腦把經過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規律推廣到同類的具體事物中去的過程。如用某數學公式解一道具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具體化的過程。
(二)思維的基本形式
1.概念
(1)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征的思維形式。概念是用一定的詞語來記載和標志的。詞語是概念的物質外殼,概念給詞語一定的內容和意義,二者密切聯系;概念是精神、心理現象,詞語是概念的物質標志,二者不能混淆。不同的詞語可以代表一個概念,而一個詞語也可以代表不同的概念。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構成人類知識的最基本的成分。
(2)概念的分類
概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俑鶕拍钏膶傩缘某橄笈c概括程度,可分為具體概念和抽象概念。按事物的指認屬性形成的概念稱為具體概念。按事物內在的本質屬性形成的概念稱為抽象概念。例如,給幼兒呈現香蕉、蘋果、球、口琴等物品,要求他們分類。如果他們將蘋果、球歸為一類,香蕉和口琴歸為一類,這說明他們是根據物體的形狀(圓形和長形)分類的,由此形成的概念為具體概念;如果他們將香蕉與蘋果歸一類,口琴與球歸為一類,說明他們是根據事物的內在特征進行分類的,由此形成的概念為抽象概念。
、诟鶕拍罘从呈挛飳傩缘臄盗考捌湎嗷リP系,可分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關系概念。合取概念是根據一類事物中單個或多個相同屬性形成的,它們在概念中必須同時存在,缺一不可。例如,“毛筆”這一概念必須同時具有兩個屬性,即“用毛制作的”和“寫字的工具”。析取概念是根據不同的標準,結合單個或多個屬性所形成的概念。例如,“好孩子”這個概念可以結合各種屬性,“學習努力、成績好”是好孩子,“待人誠懇,樂于助人”也可稱為好孩子。關系概念是指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的概念,例如,高低、上下、左右、大小等。
(3)概念形成階段
概念形成是指個體通過反復接觸大量同一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屬性,并通過肯定(正例)或否定(反例)的例子加以證實的過程。概念形成的標志是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征,并能在實際中運用。概念形成的操作定義是個體學會了按照一定規則對客觀事物進行正確分類的過程。例如,向小學生呈現各種各樣的兩條直線間的相互關系,告訴他們哪些垂直,哪些不垂直,當他們能夠正確區分垂直(正例)和非垂直情況(反例)時,就形成了關于“垂直”的概念。
概念形成一般經歷三個階段:
、俪橄蠡。概念形成首先是要了解客觀事物的屬性或特征,因此,必須對具體事物各種特征與屬性進行抽象。
、陬惢。概念的形成,除了要在具體事物中抽取共同屬性或特征,還需將類似的屬性或特征加以歸類。在進行類化時,必須歸納客觀事物某些屬性或特征的相似性或共同性,而忽略事物之間非本質特征或屬性的差異性。
、郾鎰e。對客觀事物進行分辨是概念形成的重要一步。辨別滲透于概念形成的全過程,從發覺客觀事物的屬性或特征(抽象化),到對這些屬性或特征的認同(類化),然后過渡到對客觀事物的屬性或特征之間差異的認識(辨別)。
(4)科學概念的掌握
概念的掌握是指個人借助詞語,在人腦中把人類現有的概念轉化為個體的概念的過程。教學是引導學生獲得科學概念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概念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僖愿行圆牧献鳛楦拍钫莆盏幕A。感性材料越豐富、全面,概念的掌握就越準確。教學中可利用直觀手段和實踐活動提供感性材料或經驗,如組織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參觀考察、實驗研究等,以加深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诤侠砝眠^去的知識經驗。在學習科學概念之前,學生頭腦里常常已存在一些日常概念。因此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它,使科學概念與之建立聯系,發生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兩點:一要通過比較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的差異,確定概念的內涵,牢固形成科學概念;二要利用直觀手段,生動顯示事物的本質特征,使學生的已有經驗得到重組和調整。
、鄢浞掷“變式”?陀^事物的本質特征與非本質特征是交融在一起的,這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概念時,容易混淆事物的本質特征。為了避免這種誤解,在概念教學中可采用“變式”。
關注“廣東華圖”微信,獲取最新資訊、真題答案、內部資料等信息!
公職交友社區【新公社APP下載】|微信搜索“gdhtgwy”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教師招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