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課程—課程實施
2015-09-23 14:09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教育綜合知識信息: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課程—課程實施,更多關于廣東教師招聘,2016教師考試,教育學,教師教育綜合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為幫助考生更好備考2016年廣東省教師招聘考試,華圖教育專家整理了一系列考試技巧。下面廣東人事考試網為考生提供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課程——課程實施,望考生多加關注,2015年廣東教師招聘答疑群:145334620。
課程——課程實施
一、課程實施的概念
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課程實施是落實課程改革、實施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措施。
二、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辛德等人(snyder,bolin&zumwalt,1992)關于課程實施取向的分類研究受到了課程學者的普遍認同。他們將課程實施或研究課程實施的取向分為三種:忠實取向、相互調適取向、課程締造取向。它們對課程實施持有不同的見解。
(一)忠實取向
認為課程實施過程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變革計劃的過程。衡量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是所實施的課程與預定的課程變革計劃之間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則課程實施越成功。
持這種取向的教師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顯得呆板、僵化,缺乏創造性,與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適應,是被批判的實施取向。
(二)相互調適取向
認為課程實施過程是課程變革計劃與班級或學校實際情境在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組織模式諸方面相互調整、改變與適應的過程。
(三)課程創生取向(締造)
課程締造取向認為,真正的課程是教師與學生聯合締造的教育經驗,課程實施本質上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中締造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既有課程計劃只是這個經驗締造過程中可供選擇的媒介之一而已,課程實施反而更看重參與者(如師生)以茁生和演進方式建構教育經驗。
三、課程實施的結構
課程實施具有一定的運行結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至少要考慮七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安排課程表,明確各門課程的開設順序和課時分配;第二,確定并分析教學任務;第三,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個性特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第四,選擇并確定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任務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第五,對具體的教學單元和課的類型和結構進行規劃;第六,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第七,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為下一輪的課程實施提供反饋性信息。
以上七個方面在運作過程中構成一個循環往復的動態結構,這便是課程實施的過程結構。
(一)安排課程表,明確各門課程的開設順序和課時分配
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在安排課程表的過程中,學校要從全局著眼,統籌安排好課程計劃所規定的每一門課程,使每一門課程都處在能發揮最佳效果的恰當位置。
2.遷移性原則
在安排課程表時要充分考慮各門學科之間相互影響的性質和特點,利用心理學上的遷移規律,促使課程之間產生正遷移,防止負遷移現象的發生。
3.生理適宜原則
課程表的安排,要考慮到學生的生理特點,是學生的大腦功能和體能處于高度優化狀態。
(二)確定并分析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通常包括三個方面:
1.學生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學生所要形成和發展的體力、智力和能力;
3.學生所要養成的情感、態度、品德和個性心理品質。
(三)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個性特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四方面特性:獨特性、穩定性、發展性、靈活性。
(四)選擇并確定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任務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課程目標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的教學活動的基本范型。為實現預期的課程目標,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特點選擇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
(五)對具體的教學單元和課的類型和結構進行規劃
教學單元通常是指某門課程的教材內容中的一個比較完整的部分。在對教學單元進行規劃時,需要對教學單元中的主要原理、主要概念、技能、態度、診斷性測驗和評價等方面加以考慮。課是教學單元的組成部分,所要解決的是課堂教學活動如何安排的問題。
(六)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
課程實施的展開過程。
(七)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為下一輪的課程實施提供反饋性信息
課程實施的最后一項任務或環節。
四、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一)改革本身的因素
1.地方、學校與教師對改革的需要
2.實施者對改革認識的清晰程度
3.改革本身的復雜性
4.改革方案的質量和實用性
關注“廣東華圖”微信,獲取最新資訊、真題答案、內部資料等信息!
公職交友社區【新公社APP下載】|微信搜索“gdhtgwy”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教師招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