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廣東省考行測言語“必殺技”之“主體 排除法 ”
2024-06-14 11:59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2025廣東省考行測言語“必殺技”之“主體 排除法 ”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方法技巧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主體排除法,廣東省考行測,行測言語理解,廣東公務員方法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在言語理解與表達的解題過程中,大家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文段的篇幅比較長,大家讀起來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還有一些文段比較晦澀難懂,大家讀起來容易抓不住文段的重點導致我們最終無法得分,最終與心儀的崗位失之交臂。那怎么解決這類問題呢?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學習,防止大家再次“掉坑”。
當文段比較長或者比較晦澀的時候,咱們優先考慮“主體排除法”。主體排除法的使用首要目標就是找到文段的“主體”,然后主體一致選答案,不一致的排除。所以,我們稱之為“主體排除法”。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在解題過程中如何快速確定文段的主體呢?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高頻詞,即文段重復出現的詞,多為名詞或名詞性短語;遇到無重點句的文段時常用此方法;
2.重點句中強調的詞,多是主干成分,主語或賓語;
3.專有名詞,通常專有名詞上加引號,表強調;
學完了“主體排除法”的知識點,看大家有沒有熟練的掌握,接下來咱們通過2道例題練習一下吧。
例1.鑒于迪斯累利首相治下的英國堅守“光榮孤立”,柏林別無他法,只有串聯矛盾正在上升的俄、奧,這便是1873年與1881年兩次“三皇同盟”以及1887年《德俄再保險條約》的初衷。同時德國暗中支持俄國在東方問題上與英國對立,如此這兩個側翼大國將永無希望攜手包圍中歐。至于對英、法兩國,俾斯麥也有其手腕:他向倫敦表態無意插手海外事務,在埃及和土耳其問題上亦守善意中立,贏得迪斯累利的好感;甚至對宿敵法國,也以溫言安撫,暗示其向海外發展,從而與英國產生摩擦。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A.英法海外擴張的過程
B.歐洲復雜的政治格局
C.19世紀后期的國際形勢
D.俾斯麥高明的外交手腕
這道題很多人都會錯選為B項,正確答案為D項。那么為什么會選錯呢?其實就是因為沒有準確找到文段的主體。接下來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道題,這是一道主旨概括題,根據解題思路應該先找到文段的主體。首先,分析文段。文段先是論述了德國串聯俄、奧,同時支持俄國在東方問題上與英國對立,以此使這兩個國家無法包圍中歐;然后講到俾斯麥在英法問題上也有其手腕,他贏得英國好感的同時也暗示法國向海外發展,從而與英國產生摩擦。文段結構為“分—分”,主體詞是“德國”“俾斯麥”。全面概括文段主旨,即德國或者俾斯麥高超的外交手段。接下來對比選項。A項:話題是“英法”,偏離文段核心話題“德國”“俾斯麥”。B項:側重整個歐洲的政治格局,而文段重點突出的是“德國”。C項:“國際形勢”擴大范圍,文段重點突出的是“德國”。因此,選擇D選項。
例2.基礎數學是一門對天賦要求極高的學科,它的高度抽象性讓不具備這種天賦的人望而生畏。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數學選擇了它的追隨者,而非相反。加之數學是一門完全依賴人自身最純粹的大腦機能進行探索的學科,這使得一流的數學研究介乎學問和藝術創造之間,總是在“靈感乍現”的時刻產生突破。因此,數學家實際上是一個極其冒險的職業,其成就幾乎完全仰仗天賦和靈感的偶然眷顧。另一方面,對具有數學才能的人來說,現代社會充滿了機會的誘惑,金融、計算機、互聯網,都是比數學研究更賺錢的行業。這段文字意在:
A.解釋數學家可遇不可求的現象
B.說明天賦對于數學研究的意義
C.探討基礎數學研究的本質規律
D.強調基礎數學發展面臨的困境
這道題很多人會選D項,因為D項“基礎數學”是高頻詞。其實答案為D項,所以我們要注意當文段有重點句時要優先考慮重點句的內容。接下來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道題,首先應該確定文段的主旨。文段首句提出基礎數學對人的天賦要求極高,然后介紹數學研究還總是在“靈感乍現”時產生突破。接著用“因此”引導結論,對前文的兩方面內容進行總結,指出“數學家的成就幾乎完全仰仗天賦和靈感的偶然眷顧”。后文的“另一方面”與前文構成并列,又提及到“對具有數學才能的人來說,現代社會充滿了機會的誘惑”。文段為并列結構,從天賦、靈感、誘惑三個方面解釋數學家可遇不可求的現象。主體詞為“數學家”。接下來對比選項。B項、C項和D項:均未提及“數學家”,主體不一致,排除。因此,選擇D選項。
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主體排除法不能單憑高頻詞來確定答案,高頻詞是在文段中無重點句優先此方法,有重點句優先考慮重點句的內容。希望大家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能夠不再“掉坑”。
以上是2025廣東省考行測言語“必殺技”之“主體 排除法 ”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主體排除法,廣東省考行測,行測言語理解,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信息敬請加入廣東公務員考試群,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