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言語:“屢試不爽”的選項直排
2024-02-11 15:30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行測言語:“屢試不爽”的選項直排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高分經驗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行測,備考,考試,廣東公務員高分經驗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我們知道,在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閱讀量大,信息點分散。而主旨概括題、意圖判斷題一直占據片段閱讀的大部分題量,且主旨概括題和意圖判斷題的文字量大,很多時候,好多考生好不容易把文段讀懂了,在選項對比上又會很糾結,感覺每一個都挺正確。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考生的做題速度和準確度上都是一個巨大挑戰,甚至心里素質也是要求很大的。比如,同學A:哇,文字多,在正常的的規定時間內很難讀完,怎么辦。學生B:文段雜亂導致無從下手選擇,怎么提高?同學C:憑感覺做題,結果錯很多,我要如何破?上述問題要得到解決,這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下面給各位考生介紹一下,借助“選項表述絕對”直接排除,可快速“秒殺”掉部分選項,減少干擾。
“選項表述絕對”直接排除,即在主旨概括題、意圖判斷題中,當選項中出現“所有、都、一定、必定”等表述過于絕對的詞時,該選項可以直接排除,因為其不符合一般的用語習慣。
【例題1】對歷史文物本身的保護固然重要,但更不可或缺的是對先人曾經走過的那段歷史心存敬畏。不關注歷史文物背后的文化血脈,強拆和重建,其實都是展現當代人文化強權的一種方式。從技術上講,只要留有圖紙,也許什么樣的建筑都可以復建,但它身上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卻難以重現。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淀有它自己的足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倘若以為靠一筆巨資投入和一堆建筑材料,就能連通歷史、追續文脈,文物恐怕將淪為現代人的玩物。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保護文物需要敬畏和尊重背后的歷史文化
B.所有的歷史文物都不該拆掉或重建
C.歷史文物是歷史文化的承載體
D.對已經消失的歷史文物可以通過重建來復原
答案:A
解析:本題為主旨概括題。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通過轉折關聯詞“固然...但”引出對歷史文物中先人曾經走過的那段歷史心存敬畏的重要性。第二句和第四句進一步解釋說明,,當代的強拆和重建,就是忽略了歷史文物背后的文化傳承,往往以為只要有歷史文物本身的圖紙,拆了以后也可以再重建,殊不知,歷史文物可以重建,但其后的歷史和文化卻難以重建。最后一句,通過“倘若”引導的反面觀點再次加強論證,不應隨意拆除歷史文物,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是很難重建的。所以本文為總分總結構,旨在說明歷史文物不應隨便拆除,我們應尊重文物背后的文化。
第二步,對比選項。A選項符合主旨句;B選項出現了“所有”,表述過于絕對,直接排除;C僅提到了文物的特點,未體現我們的態度;D選項未提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以及作者認為的文物背后的文化是很難重建的。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選項。
【例題2】在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高等院校之間的競爭是永恒的主題。而最集中的競爭是生源的競爭。大學開設特色專業項目是競爭的戰略,目前國內高校競相開設豐富多樣的主修,輔修專業和證書課程等。在此基礎上,個性化專業設置作為一種極具特色的本科人才培養方式,為高校實現獨特人才培養的目標開啟了新通道,有效提升了學校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下列對文字的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A.高等教育競爭主要表現在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既定目標
B.專業設置個性化是增強高校吸引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C.個性化專業設置是高校之間生源競爭普遍采用的方式
D.獨特人才培養計劃是各個高校競爭中的有力武器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至第三句,先點出高等教育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基本都是圍繞著搶生源,第四句指出,為了贏得競爭,大學開設了各色各樣的課程。第五句通過代詞“此”將前文重點內容指代完,然后緊接著提出,個性化化專業設置有效提升了學校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綜上可知,文段重點落在最后一句,旨在強調個性化專業設置能幫助高校在競爭中獲勝。
第二步,對比選項。B選項符合文意;A選項中的”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既定目標“在文中未提及,無中生有;C選項中出現了“普遍”二字,表述過于絕對,直接排除;D選項的“獨特人才培養計劃“在文中未提及,無中生有。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從廣東公務員考試和省級公務員考試的真題可以發現,這樣的選項設計會經常出現,此時,運用“選項直排”可幫助我們快速“秒殺”一些選項,從而減少干擾。此法不僅適用于主旨概括題和意圖判斷題,同時也適用于語句表達和邏輯填空。如何才能靈活運用及快速反應,還需要大家多做題、多總結。
最后,在備考階段,希望大家學用結合,學有所悟,最終都能成“公”上岸。
以上是行測言語:“屢試不爽”的選項直排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行測,備考,考試,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信息敬請加入廣東公務員考試群,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