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可以分開考不?-2021年教資考試科目
2021-09-02 15:57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華圖教育
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以下教師資格考試動態信息: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可以分開考不?-2021年教資考試科目,更多關于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2021年教資考試科目,教師考試動態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可以分開考不?2021年教資考試科目有哪些?2021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確定在9月2日至5日,小伙伴們可以點擊【報名入口】進入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開始報名哦,F小編整理了2021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報名入口、教師資格證筆試報名時間、備考資料等信息,有報考需求的小伙伴請繼續往下看呀!此外,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教資的考試動態、備考資料等信息,小伙伴們可以點擊教師資格證進行關注哦!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
1.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2個科目:科目一為《綜合素質(幼兒園)》,科目二為《保教知識與能力》;
2.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2個科目:科目一為《綜合素質(小學)》,科目二為《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3.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3個科目:科目一為《綜合素質(中學)》,科目二為《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三為《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備考資料:
1.講授法是最普遍、歷史最悠久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教師主導、主體的實踐,但明顯不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師有的有計劃地進行 B.不利于在短時間獲得大量系統的知識
C.不利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 D.不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
2.下列關于復式教學,敘述正確的是( )。
A.復式教學就是對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B.復式教學適用于學生多、教室少的情況下教學
C.復式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或做作業同時進行
D.復式教學情境下的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弱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體現了教師職業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業解惑者角色
C.傳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4.師生關系在教學內容上是一種( )關系。
A.民主平等 B.授受
C.相互促進 D.教育與被教育
5.關于教材,表達適當的選項是( )。
A.學校教學的唯一依據 B.教師教學用書
C.學生學習的客體和目的 D.落實課程標準的媒介
答案及解析:
1.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講授法的不足。講授法的缺點有:①講授法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單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傳輸方式;②講授法作為一處以語言為媒介的方法,不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學生不能直接體驗教師教授的知識;③講授對記憶的影響較差,學生常常忘記所講的具體內容,這對于較長時間講課來說尤其明顯。聽的時間愈長,所記住的東西比例愈小。因此,講課總時間中能夠有效利用來學習的還不多。故本題選D。
2.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復式教學。復式教學是把兩個或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教室里,由一位教師在同一堂課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A選項不正確。它的主要特點是: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做作業交替進行,C選項正確。在我國農村,特別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區,人口少、師資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區,復式教學是大有可為的,B選項不正確。復式教學組織得好,學生的基本訓練和自學能力往往更強,D選項不正確。故本題選C。
3.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師職業角色。“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即教師的傳道者角色。B選項,授業解惑者角色,重在強調解答疑惑,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4.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師生關系的構成。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教學上的授受關系;人格上的平等關系;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故本題選B。
5.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材。新的教材觀應該包括:(1)教材是“材料”,要靈活處理教學內容教材。在新的課程理念里,教材不再是“學校教學事實上的唯一依據”,它只是一種主要材料,是“學生和老師進行教學的材料”,A選項錯誤。(2)教材是“學材”,要活化教學內容。教材雖然是師生共用的,但它主要是學生用的,是學生學習的材料。B選項錯誤。(3)教材是“媒介”,要因材施教。教材應該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媒介,D選項符合題意。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人認為教材是學生認識的客體,把學生學習教材當作目的,從而導致死記硬背等現象的產生。新的教材觀要求我們不再把教材當作教學活動的標和對象,而應把教材看作傳遞教學信息的重要媒介,C選項錯誤。故本題選D。
學習推薦:2021教師資格證圖書教材 網校課程 面授學習
推薦:2021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公告匯總(持續更新)
教師資格考試備考資料推薦-2021最新版—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 教材+試卷 10本套 【幼兒園、小學、中學】自選
以上是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可以分開考不?-2021年教資考試科目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敬請加入教師考試群,及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教師招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