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2020-06-02 10:56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華圖問答
科爾伯格通過“道德兩難故事法”,把人的道德發展分為了三個水平,每個水平包含兩個階段,所以一般我們也把他的理論稱之為“三水平六階段”。
首先是前習俗水平(0-9歲的兒童)
這一水平的兒童的道德判斷著眼于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包括兩個階段: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的兒童以懲罰與服從為導向,由于害怕懲罰而盲目服從成人或權威。認為凡是免受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缺乏是非善惡的觀念;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的好壞的評價首先是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認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習俗水平(9-16歲),這一水平的兒童的特點是:能了解、認識社會行為規范,意識到人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輿論的希望和規范的要求,并遵守、執行這些規范。包括兩個階段:
尋求認可(或好孩子)定向階段的兒童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對道德行為的平價標準是看是否被人喜歡,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是否會受到贊揚。為了贏得別人的贊同,當個好孩子,就應當遵守規則;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的兒童以服從權威為導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守法。
后習俗水平(16歲之后),該水平的特點是:道德判斷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準,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則和良心為行為的基本依據。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社會契約定向階段的兒童認識到法律、社會道德準則僅僅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變的,一般他們不違反法律和道德準則,但不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人的行為,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的個體判斷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規則的限制,而是以正義、公平、平等、個人的尊嚴、良心、良知、生命的價值、自由等為依據。
以上是關于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解答。詳細信息你可以登陸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點擊咨詢>>>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圖問答平臺(http://www.huangmaoz.com/ask/)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關注廣東華圖教育微信gdhtgwy,政策問題實時答,考試信息不漏看。
華圖問答平臺所收集的問答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