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衛生人才網同步廣東衛生人才網備考資料信息:廣東事業單位招聘醫療衛生考試題庫重點考點:心悸考點總結,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醫療衛生備考資料,廣東衛生人才網,廣東醫療衛生考試,廣東人事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衛生人才網備考資料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在中醫內科學考試中,每年都會有相關知識點的考察。今日筆者就為大家總結一些知識點,希望各位朋友在復習過程中,能夠加以重視。
1.心悸的定義:心悸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類病證。病情輕者為驚悸,病情重者為怔忡。
2.心悸的病名,首見于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和《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稱之為“心動悸”“心下悸”“心中悸”及“驚悸”等,并認為其主要病因有驚擾、水飲、虛勞及汗后受邪等,提出了基本治則,并以炙甘草湯等為治療心悸的常用方劑。
3.元·朱丹溪認為心悸的發病應責之虛與痰,對驚悸、怔忡的區別與聯系有詳盡的描述。
4.明·張介賓在《景岳全書·怔忡驚恐》中認為怔忡由陰虛勞損所致。
5.清·王清任重視瘀血內阻導致心悸怔忡,《醫林改錯》中記載了用血府逐瘀湯治療每多獲效。
6.心悸診斷要點:自覺心中悸動不安,心搏異常,或快速,或緩慢,或跳動過重,或忽跳忽止,呈陣發性或持續不解,神情緊張,心慌不安,不能自主。伴有胸悶不舒,易激動,心煩寐差,顫抖乏力,頭暈等癥。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則喘促,汗出肢冷,或見暈厥?梢姅、促、結、代、緩、沉、遲等脈。常由情志刺激、勞倦、飲酒、飽食等因素而誘發。
7.驚悸與怔忡:心悸可分為驚悸與怔忡。驚悸發病,多與情緒因素有關,可由驟遇驚恐,憂思惱怒,悲哀過極或過度緊張而誘發,多為陣發性,病來雖速,病情較輕,實證居多,可自行緩解,不發時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體虛,心臟受損所致,無精神等因素亦可發生,常持續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動后加重,多屬虛證,或虛中夾實。病來雖漸,病情較重,不發時亦可兼見臟腑虛損癥狀。驚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8.病因:體虛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藥食不當。
9.病機: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邪擾心神,心神不寧。
10.病位:心,與肝、脾、腎、肺密切相關。
11.病理性質:虛實兩端,可相互夾雜轉化,陰虛多兼火盛、痰熱;陽虛易兼水飲、痰濕;氣血不足,易夾氣血瘀滯、痰濁。
12.辨證要點:虛者:辨別臟腑氣、血、陰、陽何者虧虛。實者:分清痰、飲、瘀、火何邪為主。
13.治療原則:虛證: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實證:祛痰、化飲、清火、行瘀。不論虛實,都應酌情配合安神鎮心之法。
14.心虛膽怯證:心悸不安,善驚易恐,坐臥不安,不眠多夢易驚醒,厭惡聲響,納呆;舌苔薄白,脈細略數或細弦。治法:鎮驚定志,養心安神。代表方:安神定志丸。
15.心血不足證: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無力,納呆食少;舌苔淡紅,脈細弱。治法:補血養心,益氣安神。代表方:歸脾湯。
16.心陽不振證: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更甚,或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代表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
17.水飲凌心證:心悸,眩暈氣急,胸悶痞滿,渴不欲飲,小便短少,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見惡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細而滑。治法:振奮心陽,化氣行水,寧心安神。代表方:苓桂術甘湯。
18.陰虛火旺證: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過度則癥狀加重,伴有耳鳴,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煩躁易怒;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苔,脈細數。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代表方:天王補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19.瘀阻心脈證:心悸不安,胸悶不暢,心中刺痛時作,或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代表方:桃仁紅花煎。
20.痰火擾心證: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發,胸悶,煩躁失眠,或口干口苦,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代表方:黃連溫膽湯。
以上是廣東事業單位招聘醫療衛生考試題庫重點考點:心悸考點總結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衛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信息敬請加入醫療衛生考試群,及關注廣東衛生人才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繼續分類查看>>醫學招聘|護士資格|醫師資格|藥師資格|衛生職稱,華圖卓坤,專注醫考,精于輔導!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華圖卓坤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