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新老“限塑令”能否真正限塑
2020-05-08 10:15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面試信息:2020廣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新老“限塑令”能否真正限塑,更多關于廣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事業單位面試熱門話題,事業單位面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熱點鏈接】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于1月19日發布。意見明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意見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
12年前的“六一”不僅是兒童節,更是“限塑令”實施的日子。這份“限塑令”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十多年間大大小小的商超塑料袋隨處可見,“限塑令”仿佛被集體遺忘。
【扣題】
“限塑令”落空的背后,是白色污染卷土重來。有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而最終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很多超薄塑料袋既沒有質量安全標識,也沒有可降解標識,若被隨意丟棄或不經處理進行填埋,可能200年也無法降解,長期殘留在土壤中,會對土質和水體造成極大危害,地球上的所有角落都充滿了白色污染。“限塑令”的落空,也是人類的短視。
【分析】
“限塑令”下,為何白色污染越盛,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共同導致的:
首先,市場上沒有出現優質方便的替代產品。相比塑料袋,無紡布等材質的環保袋“顏值”始終沒有顯著提升,使用成本高且體積大攜帶不便。而塑料袋可用于多個方面,比如裝生活垃圾,隨著當下垃圾分類的實施,我們對塑料袋的依賴更高。所以在諸多優勢下,即使塑料袋需要付費,消費者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次,行政管理部門監管不力,讓“限塑令”名存實亡。一開始實行的時候。超市、菜市場幾乎天天有人檢查政策的執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放肆。但塑料袋的生產企業眾多,銷售渠道和使用場所更是五花八門。隨著時間推移,監管部門鞭長莫及,懲罰力度越來越小,檢查次數越來越少,最終默許了商家對塑料袋的肆意使用。
最后,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按規定,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但餐廳“打包”剩菜、在線或線下購物,是否也應聽“令”行事?就拿快遞過度包裝問題來說,快遞行業一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但回收率不足10%。缺乏明文規定的灰色空間,給了塑料袋繼續泛濫的機會。
【對策】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的發布,讓“限塑令”又重回人們的視野,再次納入環保的日程。當下,重提“限塑令”,重點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從生產環節進行遏制。既然“限塑令”當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覺來實現。環保、質監、工商等部門必須在塑料袋生產的審批、監控、執法環節中出狠招、抓落實,不讓違規產品流入市場。
其次,要讓政令可落實。完善塑料袋銷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鏈條制度設計。塑料袋薄利多銷,如果適當漲價,大家“扯袋”的手可能就會停一停。如果通過政府補貼,在超市等地對使用環保袋的消費者給予一定獎勵,也許能鼓勵更多人養成隨身攜“袋”的好習慣。此外,作為替代品的環保袋大都又貴又笨重。如果能利用新材料技術,做到平價又便攜,相信不少人會為其轉身。
最后,積極引導公眾。人們對塑料袋及塑料制品的依賴程度很高,當下就放棄使用是不可能的。“限塑令”的本意是促環保,推動可持續發展。“限塑令”的實施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每個人的堅持。
以上是2020廣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新老“限塑令”能否真正限塑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信息請加事業單位考試群,及關注廣東事業單位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廣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 事業單位面試熱門話題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事業單位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