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師招聘網:教師招聘考試群體里的那些“心理現象”(中學)
2019-02-15 15:10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教師招聘網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教育綜合知識信息:廣東教師招聘網:教師招聘考試群體里的那些“心理現象”(中學),更多關于廣東教師招聘考試,廣東教師招聘備考技巧,教師教育綜合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人類是群居動物,當我們在群體中的時候,人們就會因為個人隱藏在群體中而發生一些效應影響。比如說你本來一個人的時候是非常乖巧的孩子,但是如果是和很多人在一起,可能就會出現不好的行為。那么出現這些行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些在群體里發生的那些“心理現象”。
【社會抑制與社會助長】我們把他們寫在一起,因為他們正好是相反的關系。
社會抑制亦稱“社會致弱”、“社會促退”、“社會干擾”。個體因他人在場而工作效率降低的現象,與“社會促進”相對。例如,當你考試的時候,如果你的身邊監考老師總是走來走去,就會影響你的發揮,進而做題的效率就會下降。
社會助長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動時,活動效率的提高,這叫共同活動效應,另一種是當他人在場旁觀時活動效率的提高,這叫觀眾效應。例如,運動員在跑步的時候,觀眾搖旗吶喊,運動員會超常發揮,這就是社會助長,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觀眾效應。
【社會惰化與社會抑制】是指許多人在一起工作,會降低個人活動積極性的現象,即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例如,我們大家小時候都看過的動畫片“三個和尚沒水喝”。
那么這里我們把社會惰化與社會抑制寫在一起是因為社會惰化與社會抑制不同的是;社會惰化作用往往發生在那些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合作,但個人的成績不能單獨計算的情況下;而社會抑制則關注他人在場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即使和別人一起工作,也并非是做同一件事,而是個人完成自己的工作。
【從眾和服從】是指群體成員在真實的或現象的群體壓力下其行為或信念上的改變,及其伴隨的行為方式。這個定義的實質是群體壓力使得個體改變其行為,并以某種方式來行動,這種行為方式在沒有群體壓力時,個體是不會這樣做的。例如:“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服從是個體在社會要求、群體規范或他人意志的壓力下,被迫產生的符合他人或規范要求的行為。個體服從有兩種,一是在群體規范影響下的服從,二是對權威人物命令的服從。
這里我們就會發現從眾和服從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在群體壓力下產生的行為變化,但是從眾是自愿的、服從是非自愿的。
【去個體化和社會惰化】去個體化是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被淹沒在群體中,所以個人意識和理解評價感喪失,個體的自我認同被群體的行為與目標認同所取代,個體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行為、自制力變得極低,結果導致人們加入到重復的、沖動的、情緒化的,有時甚至是破壞性的行動中去,這種現象叫做去個體化。
我們注意到,去個體化也是在群體中,大家共同做一件事,但是它和社會惰化不同的是,去個體化是責任感的下降,也就是它是與社會道德和規范秩序聯系在一起的,而且去個體化是出現不好的行為,比如暴力行為等。例如:球迷鬧事,如果一個人是不會出手毆打運動員的,但是如果很多人都去毆打運動員,人們就會認為我去踢一腳也不會有人注意。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去個體化。
今天我們介紹幾組群體影響,和他們之間的混淆知識,現在我們來做幾道題鞏固一下,看看大家是否真的理解了這些影響。
【例題】中學生追趕時髦的現象是( )。
A.服從 B.社會助長 C.自卑 D.從眾
【答案】D。解析:學生在感動群體的壓力下,主動自愿去追趕時尚潮流,這是一種從眾的現象。
【例題】老師今天讓本來只有一名學生負責的打掃工作增加為三人,結果發現反而耗時更長,這是因為老師沒有意識到群體會有( )。
A.社會抑制 B.社會助長 C.社會惰化 D.去個體化
【答案】C。解析:幾名學生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打掃的時間反而變長了,效率發生了明顯的下降,這是社會惰化的現象。
以上是廣東教師招聘網:教師招聘考試群體里的那些“心理現象”(中學)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敬請教師考試群,及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教師招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