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言語“下文推斷”里的“對比擇優”
2022-12-28 17:09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公務員行測言語“下文推斷”里的“對比擇優”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筆試模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下文推斷,對比擇優,公務員行測,廣東公務員筆試模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在考公的路上,你聽到過“一聽就會,一做就廢”這句話么?是不是自己也深有體會:明明知識點聽會了,技巧掌握了,但是一做題就錯,然后老師一指點就明白,不過下次照樣錯。你也不用太過自責,有時候,這可能不是你的錯,要怪只能怪出題人太狡猾,給大家設置的選項有兩個或多個都是對的,從中選一個出來,著實比一般題型難了一些。
就拿下文推斷題來說吧。我們都知道,下文推斷題的解題思路是找話題落腳點,然后話題一致選答案,在選項話題都一致的情況下,看文段的行文脈絡。那如果行文脈絡也合乎邏輯要遵循什么原則呢?以下就列舉幾個對比擇優:
1、話題落腳點是提出問題時:根據行文脈絡,下文可以接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選項兩者都有且都正確時,優先選分析問題,次選解決問題。
2、文段尾句是例子或原因解釋時:通常例子或原因論證的觀點才是話題落腳點,此時,優先選擇圍繞觀點推導的選項,其次選擇圍繞例子或原因論證推導的選項。
3、當選項有與話題落腳點重復的選項和圍繞話題落腳點繼續往下推導的選項時:選項都表述準確的前提下,優選圍繞話題落腳點繼續往下推導的選項。
真題精講
【例1】有學者曾經把思維定勢比作一份“地圖”。我們都知道,地圖不代表地域,只是對地域的某些方面進行說明。思維定勢就是這樣,它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理論、詮釋或模型,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經驗及選擇打造而成,影響到我們的態度和行為。符合世界本來面目的“地圖”,有利于我們迅速地處理日常事務,解決一般性問題。但是,我們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或需要開拓創新時,思維定勢繪制的“地圖”不僅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反而會變成“思維的枷鎖”,阻礙我們拓展新思路。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可能說的是:
A.思維定勢消極影響的具體表現
B.個人經驗的積累有助于打破思維定勢
C.人在思考過程中是如何形成思維定勢的
D.面對新情況時如何突破思維定勢
【答案】A
【解析】這道下文推斷題的話題落腳點在尾句。尾句說思維定勢會阻礙我們拓展新思路,這是一個問題,根據話題落腳點是問題,在話題一致前提下,優先選擇分析問題,次選解決問題的原則:B項“個人經驗的積累”尾句并無提及,屬于無中生有,排除B項。C項“如何形成思維定勢”與尾句的話題不一致,排除C項。A項話題一致,是分析問題,D項話題一致,是解決問題。應該是先詳細論述問題,再提出“如何突破”的對策,對比擇優,選A項。
【例2】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化需要“走出去”,但是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文化方面什么東西要走出去。正如商家做營銷,你要推銷產品,首先必須有產品。營銷只是包裝和策略問題,營銷得當就能夠逐步確立人們對產品的認同感。但無論如何,首先必須有高質量的產品。如果產品質量低下,營銷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有可能講述的是:
A.營銷與產品的相互關系
B.如何建立文化產品的質量標準
C.目前中國文化“走出去”所面臨的困境
D.中國文化“走出去”應確立的主要產品
【答案】D
【解析】這道下文推斷題,第一句話提出“不知道中國文化哪方面需要走出去”的問題,第二句話開始一直到尾句,舉了“商家做營銷”的例子,意在告訴我們就像商家做營銷,要推銷產品,需先有產品,中國文化要走出去,也必須確定要走出去的主要產品。話題落腳點是第一句。A項和B項都是圍繞例子論述的選項,不選。C項和話題落腳點重復,D項是根據首句問題提出的對策,符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行文脈絡,對比擇優,優先選擇D項。
【例3】中國鋼琴音樂經過百年的探索和積淀,已經形成蔚為大觀的自身傳統,其中確乎涌現出無愧于時代和民族的杰作,向世界樂壇發出中國的獨特聲音,但略顯遺憾的是,某些出色的作品還沒能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傳播,不僅公開演出率過低,而且在教學運用、批評研究、宣傳出版等方面尚未得到應有的關注與重視。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可能討論的話題是:
A. 鋼琴音樂發展的百年歷史
B. 中國鋼琴音樂與世界音樂的關系
C. 鋼琴音樂的既有成就與影響
D. 中國鋼琴音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答案】D
【解析】這道 下文推斷 題,話題落腳點是中國鋼琴音樂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按照行文脈絡,應優選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但選項沒有,A項、B項和C項與尾句的話題不一致,D項雖與尾句重復,當選。
通過以上幾道題的示范,小伙伴們學會了么?
以上是公務員行測言語“下文推斷”里的“對比擇優”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下文推斷,對比擇優,公務員行測,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信息敬請加入廣東公務員考試群,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