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公告查詢網址_廣東人事考試網
2021-12-01 00:37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2022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公告查詢網址_廣東人事考試網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2022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公告查詢網址,廣東人事考試網,廣東公務員廣東公務員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2022年廣東省考公告如期而至,并且已于今日正式發布,本次省考報名時間為2021年11月29日9︰00至12月3日16︰00,筆試時間為2022年1月3日。想要參加本次省考的考生,要抓緊這段時間好好復習啦。以下就是廣東公務員考試網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職位表查詢入口以及備考資料等相關信息。
點擊進入: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公告
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報考指導
系統登錄賬號忘記了怎么辦?
1)1)在“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上服務平臺”中點擊“賬號找回”,輸入賬戶注冊時預留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如果校驗通過將會通過手機短信方式發送登錄賬號。
2)可下載“廣東人社app”,通過APP登錄頁面中“忘記帳號了”按鈕前往找回帳號。
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復習技巧
在行測考試中樸素邏輯的題總是難易差距大,令人無從下手,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如何整理思路進行解題呢?那么華圖教育就帶大家來學習如何利用唯一性作為突破口進行解題。
針對題型
題目中出現真假話,明確指出屬性為一一對應且每一個都有人答對。
例題示范
例1
五位同學對畢業去向進行討論。小張說:“小王去了百度,小李去了順豐。”小王說:“小李去了阿里,小趙去了浦發。”小李說:“小趙去了順豐,小周去了浦發。”小趙說:“小周去了騰訊,小李去了阿里。”小周說:“小張去了阿里,小李去了騰訊。”已知每個人所去的單位不同,而且每個人的去向都有人說對。那么,每個人的畢業去向為:
A、小李去了阿里,小趙去了百度,小張去了騰訊,小王去了順豐,小周去了浦發
B、小周去了阿里,小王去了百度,小趙去了騰訊,小張去了順豐,小李去了浦發
C、小張去了阿里,小王去了百度,小李去了騰訊,小趙去了順豐,小周去了浦發
D、小趙去了阿里,小李去了百度,小周去了騰訊,小張去了順豐,小王去了浦發
【華圖解析】C。題干指出每個人的去向都有人說對,觀察題干發現小王與小張的去向都只出現了一次,所以小王去了百度,小張去了阿里,故答案為C。
這道題中就有明顯的條件,即“每個人所去的單位不同,而且每個人的去向都有人說對”,遇到類似題型可觀察題干中條件的出現次數,若僅有一次出現,則一定為真。我們再來通過一道題來鞏固一下。
例2
某場賽馬比賽前,趙、錢、孫、李、周五位觀眾對甲乙丙丁戊五匹賽馬名次進行了預測。
趙說:“乙第三名,丙第五名。”
錢說:“戊第四名,丁第五名。”
孫說:“甲第一名,戊第四名。”
李說:“丙第一名,乙第二名。”
周說:“甲第三名,丁第四名。”
結果每個名次都有人猜中,那么丙的名次是:
A.第一名 B.第二名 C.第四名 D.第五名
【華圖解析】A。已知每個名次都有人猜中,則第二名只出現一次,所以乙第二名且涉及乙的其他名次必然為假。由此可知趙說乙第三名一定為假,則第三名只能是甲且涉及甲的其他名次必然為假。由此可知孫說甲第一名定一為假,所以第一名只能是丙,故答案為A。
本題中也出現了明顯的條件,即“每個名次都有人猜中”,所以根據唯一性可知出現一次的肯定為真,較之例1,本題需在找到唯一信息后接著往下利用一一對應的關系進行推理。
華圖教育希望大家以后在遇到類似的題型可以優先考慮條件出現的唯一性作為突破口,對于樸素邏輯這類題一定不能輕言放棄,祝大家早日攻克這座“大山”。
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復習技巧
在申論文章寫作中,我們最常用的就是舉例論證,接下來華圖教育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舉例論證應該如何寫作,華圖教育在此進行分析。
寫作思路
分論點段旨句+(過渡)+舉例+分析+總結觀點
分論點:段首句
過渡:圍繞分論點寫背景、釋義、比喻等承接段首,引出下文
案例例證:圍繞分論點給出案例(熱點、典故 1~3個,正或反)
分析:建立案例與分論點之間聯系,分析本質,原因,影響等
總結觀點:換一種語言,回扣分論點
方法運用
分論點:以文化共享堅定民族發展道路。
過渡:中華民族具有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文化,對人類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將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納入了"十三五"計劃建設目標,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案例分析:隨著《國家寶藏》的播出,一件件深藏于博物院的文物走出深宮,接受公眾的檢閱,走進百姓生活;隨著;韬钅沟目脊磐诰,一件件深藏于地下的文物揭開神秘的面紗,映入百姓眼簾;隨著全國美術館的免費開放,一件件佳作和藝術品走出高墻深閨,吸引百姓駐足。這些的背后是堅定的信念,是文化的傳承與共享。
總結觀點:因此我們要推進文化共享,以東方水墨精神激勵中華兒女堅定民族發展道路,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分論點呈現
以文化共享堅定民族發展道路。中華民族具有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文化,對人類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將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納入了"十三五"計劃建設目標,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國家寶藏》的播出,一件件深藏于博物院的文物走出深宮,接受公眾的檢閱,走進百姓生活;隨著;韬钅沟目脊磐诰,一件件深藏于地下的文物揭開神秘的面紗,映入百姓眼簾;隨著全國美術館的免費開放,一件件佳作和藝術品走出高墻深閨,吸引百姓駐足。這些的背后是堅定的信念,是文化的傳承與共享。因此我們要推進文化共享,以東方水墨精神激勵中華兒女堅定民族發展道路,走向民族繁榮復興。
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復習試題
1、生活水平節節攀升,帶來精神文化需求________,旅游散心成為不少人的生活常態,________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動注腳,文明旅游也日益成為共識。但文明不是喊出來的,而是要體現在舉手投足之中。折枝、攀爬、踩踏等行為屢禁不止,原因就是一些游客自以為________,忽視了對自身行為舉止的約束。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與日俱增 不負韶華 無足掛齒
B.水漲船高 不負春光 無傷大雅
C.水漲船高 不負光陰 無足輕重
D.與日俱增 不負日月 無關緊要
2、傳統的史學研究,由于其對象大都是“不能說話的”檔案和文獻資料,因而在研究過程中,它們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們審判的“被告”,而這個被告在法庭上沒有任何為自己辯護的權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審判規則不一樣,盡管這個規則非?茖W和準確,造成對相同問題的研究結果卻大相徑庭。
這段文字所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A.運用同樣的檔案和文獻資料進行史學研究卻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B.運用檔案和文獻資料進行史學研究應當謹慎,而不能武斷
C.研究歷史還應注重運用“能說話的”史料
D.應當制定統一的規則來規范對檔案和文獻資料的研究
行測題庫:行測邏輯填空模擬題答案
1、【答案】B。華圖解析:第一空提示信息是什么?水漲船高和與日俱增到底哪個好?“生活水平節節攀升,帶來精神文化需求________” 第一空強調精神文化需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而提高,故選水漲船高(水漲船高:比喻事物隨著它所憑借的基礎的提高而提高)。而與日俱增只強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斷增長,無法表達生活水平與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關系。排除AD;第二空有提示信息么?“旅游散心成為不少人的生活常態,________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動注腳”,旅游散心和追求美好生活,都在告訴我們應該填入美好時光含義的詞語,對應的應該是韶華和春光。而不負光陰,不負日月強調的是珍惜時間。排除CD。繼續思考第三空,不文明的旅游行為屢禁不止是因為人們對這種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認識不足,自以為影響不大,驗證無傷大雅(無傷大雅:雖有影響但對主要方面沒有妨害)。確定B選項。
“第三坑”:我覺得這選項太簡單了,不敢選;我覺的出題人不會出這么簡單的選項。我的天哪,你是出題人肚子里的蛔蟲么?還覺得呢!請收起你覺得,如果題干告訴你了是它。別猶豫了,選它!
2、【答案】A。華圖解析:題干出現“所以”,所以之后是重點。第一句指出“不能說話的”檔案和文獻資料無法為自己辯護,只能任由研究者們去“審判”。第二句話所以之后給出結果:不同的研究者對相同問題的研究結果卻大相徑庭。對應選項A運用同樣的檔案和文獻資料進行史學研究卻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果。直接就是最后一句話的同義轉述,選它!但往往這個時候你內心有個聲音在問你: “這么簡單么?不會吧!”于是你看到了BCD,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B項錯誤點:題干沒有說研究武斷,不謹慎,故得不到。C項錯誤點:文段未提及“能說話的”史料,無中生有。D錯誤點:文段沒有說審判規則有問題,且恰恰強調了“這個規則非?茖W和準確”,故得不到要統一規則這個點,排除。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已于XX月XX日發布2022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公告,報名時間為11月29日-12月3日,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1月3日?荚囋诩,各位考生務必要抓住這次機會,合理安排時間積極備考。點擊進入2022年廣東省考交流群,公考路上不孤單!
點擊查看: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公告
招錄信息——2022廣東省考公告 | 職位查詢 | 考試大綱 | 報考指南
考生通道——2022廣東省考報名入口 | 報名人數統計 | 準考證打印
面授課程——2022廣東公務員考試筆試課程 | 網校課程
圖書推薦——2022廣東公務員考試圖書教材 | 彩虹全程學計劃6.6
——備考資料——
以上是2022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公告查詢網址_廣東人事考試網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2022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公告查詢網址,廣東人事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信息敬請加入廣東公務員考試群,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