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支一扶行測備考:什么是塔西佗陷阱
2021-11-25 15:33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華圖教育
廣東大學生村官考試網提供以下大學生村官試題資料信息:2022年三支一扶行測備考:什么是塔西佗陷阱,更多關于2022年三支一扶行測備考,大學生村官試題資料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大學生村官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行測常識模塊,法律常識一直占據著比較大的比重,考生在日常學習中要重視常識的積累。圖圖給大家帶來的是“什么是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的涵義及來源
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講就是指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這一定律在近年來的社會群體突發事件中有充分的體現。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普布里烏斯·克奈里烏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約A.D.55~120年)是古代羅馬偉大的歷史學家,他繼承并發展了李維的史學傳統和成就,在羅馬史學上的地位猶如修昔底德在希臘史學上的地位。塔西佗曾出任過古羅馬執政官、保民官、營造官、財務官、行政長官和外省總督等。
在塔西佗的著作《塔西佗歷史》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羅馬皇帝尼祿死后,被選為下一任皇帝的迦爾巴下命令殺了一個造成叛亂的將領,以及另一個可能發動叛亂的將領卡皮托--而且命令未達之前他就已經被處決了。有些人認為卡皮托沒有這樣的野心,對迦爾巴的做法產生了不滿,塔西佗因此總結到:
……外界對這兩次的處決的反應很不好,而且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
這是"塔西佗陷阱"的含義最初的來源,之后在中國的美學家潘知常的《誰劫持了我們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書》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塔西佗陷阱"這五個字,由此便成為了一個源于塔西佗,但并非塔西佗提出的,描述社會現象詞匯。
網絡時代為什么會再次出現“塔西佗陷阱”
在網絡時代,“塔西佗陷阱”正隨著傳播方式的變遷成為日常社會管理中需要頻繁面對的挑戰。在新媒體領域,網民成為信息發布的主體,如此龐雜的信息發布主體深刻影響了輿論環境的生成,傳統媒體不再擁有絕對發言權。
有些事件通過網絡放大,會有遠遠超出事件本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而當這些孤立的事件在網上此起彼伏,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公眾的判斷趨向,互聯網就有可能發酵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情緒,形成“塔西佗陷阱”的輿論土壤。
“塔西佗陷阱”并非網絡時代的特有現象,只是網絡的傳播規律會從正反兩個方面都對此產生巨大影響。網絡輿論事件頻發,已成為民意聚散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渠道。“塔西佗陷阱”有可能因漠視民意,信息淤塞而急速放大,也會在及時合理的應對中逐漸消弭。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正是網絡語境中社會管理的一項指導原則。
刷題鞏固
01、“塔西佗陷阱”是指當組織或個人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 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塔西佗陷阱”的是( )
A.烽火戲諸侯
B.國王的新衣
C.苛政猛于虎
D.杯酒釋兵權
【解析】A。A 項“烽火戲諸侯”指剛開始周幽王為妃子(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后多次點燃烽火,諸侯們都不相信了。等到真正被攻打的時候,諸侯們也就不來了,該典故體現了“公信力降低”,當選。
B項是一則寓言故事,未涉及公信力,排除。
C項指政治嚴苛,與公信力無關,排除。
D項趙匡胤為了加強自己的集權,杯酒釋兵權,排除。
廣東大學生村官考試網推薦:
以上是廣東大學生村官考試試題資料欄目提供:2022年三支一扶行測備考:什么是塔西佗陷阱的內容,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于2022年三支一扶行測備考}的信息,關注廣東大學生村官考試試題資料頻道!的全部內容,更多廣東大學生村官招聘考試信息敬請加入事業單位招聘群,及關注廣東大學生村官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2022年三支一扶行測備考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