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于屈原嗎?
2020-06-24 10:57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網絡
關于『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于屈原嗎?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馃岬,那么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于屈原嗎?,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說到端午節,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賽龍舟和詩人屈原,因為我們早已把這天當做是紀念屈原投江的節日。但大家知道嘛這并非是端午節真正的由來。實際上端午節本應是祭祀大火星的日子,卻變成了紀念碰巧那天自殺的屈原,也就是從那時候中國文化就開始走向歧途。我們的文化就是在這一代一代人的胡編亂造和臆想中,一點一點偏離了方向,以至于忘記了我們究竟為什么是華夏民族、為何會有個端午節。
其實端午這一天,本來是一個感恩祭祀的日子,感謝大自然的賜予,黍子豐收,為人類提供了糧食。因此在這天,人們會把收獲的黍子包在葉子中,包成棱角的形狀,也就是現在粽子的雛形,做為貢品,在人類享用之前,先獻給大自然享用。
那么古代人們用黍子做成的角黍,在端午這一天究竟祭祀什么呢?據記載是用于祭祀大火星,這顆星就是心宿二,指得是曾經的商星,是商朝時期對商部落來說最重要的一顆星。因為此時的大火星在中天,大火星在中天時,代表著黍子成熟、收獲的時節。另外端午也叫中天節,午是地支中的一個,把中天節改成端午也是一個歷法變更的過程。
祭祀端午,過中天節,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關系的一個重要節日,目的是感謝自然的風調雨順,為下一季節的來臨做祈禱。那么,屈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一個故事吧。
當年的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已經無望,于是悲憤之時便自沉于汨羅江。從網上查詢得知,屈原自殺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五日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后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后來被廣為流傳成為了今天的節日。傳說屈原投江的時候,百姓們怕江里的魚把屈原吃了,就把粽子投在江里。
但是百姓們的手里為何會有現成的粽子?難道是他們聽聞屈原投江的時候,回家找糯米、葉子發明的粽子包好蒸熟了再投到江里嗎?這么做難道不是多此一舉嗎?
這究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是老百姓在祭祀大自然時,剛好碰到屈原投江,就把手中現成祭祀大火星的粽子扔到了江里。把感恩大自然,祭祀大火星,變成紀念碰巧那天自殺的屈原,所以中國文化在某一時節就走向了一個歧途。
中國文化是與自然和諧的文化,是純自然的文化,從戰國就開始不斷加入人文的裝飾,中國文化也因此逐步脫離自然。夏商周三代之時,人人皆懂天文,那時的人們把自然科學當作最基本的常識,就像今天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之后,我們每個人都在受自然科學的教育一樣。
人們一直執迷不悟于把屈原當作端午祭祀的對象,就跟認為易經是迷信一樣的,讓人非常痛心。一方面渴望中國文化的復興,一方面卻不斷地作踐中國文化。
楚地南岳衡山,火神祝融的道場,祝融被尊為火神,是遠古主持觀測大火星的人。端午祭祀屈原,遠不如祭祀祝融還更有文化意義。祝融代表的是科學,是自然,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易的應用。
祭祀屈原,還不如好好看看《天問》,看看什么是屈原眼中的文化。
現在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講講碰巧那天自殺的屈原的故事,已經成了一個沒有文化內涵的裝飾物了,這就是我們現在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而真正懂得中國文化的人們,在端午時節,是要感恩上天的賜予,感恩大自然的賜予。
廣東華圖教育——公職招聘考試培訓機構,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廣東公務員考試網,2020廣東省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新聞多一點——
4、『2020公務員聯考』全國各地省考新考情,看完心中有數!
5、2020年國家公務員及各地方公務員考試公告_職位表_報名信息『匯總』
各位讀者,歡迎進入廣東華圖新聞資訊網!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