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類比推理題有什么解題思路?
2020-06-12 16:57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網絡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類比推理題有什么解題思路?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公務員,行測,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類比推理題干和選項均由若干詞語構成,答題時間較短,分值卻和其他類型題目無顯著差別,所以在整套行測試卷中算是一類性價比比較高的題型,但由于題干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多樣復雜,而且部分題目學生容易犯常識錯誤,所以這個模塊需要考生在備考階段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勤練習、多積累。
在此,建議考生在備考時做到以下幾點:
(1)熟悉詞語間常見的基本關系。詞語間的基本關系大方向可以分為外延關系和內涵關系,外延關系指的是詞語所指代的物之間的關系,內涵關系指的是詞語的語義、語法等關系。比如“出口:進口:貿易順差”我們要知道出口大于進口的時候會產生貿易順差,“魚餌:魚竿”兩詞是必然配套使用的關系,當然這些精準的理解若不能簡單從題干兩詞得出時,我們也可以結合選項來明確詞的關系。
在2012年到2018年的省考類比題中語義關系是一類錯誤率較高的關系,究其原因是考生對詞語尤其是成語一知半解,未去準確理解、細致甄別,所以建議考生在做言語題或者類比題時遇到不懂的詞語以及與自己理解有出入的詞語,著重積累,可以做個詞語易錯本,成為自己上岸的“葵花寶典”。比如“虎穴得子”是指詩文貼切中肯,深得其要旨,而不是形容人強壯;斗折蛇行是指道路曲折蜿蜒,但有部分同學錯誤理解為是移動的方式;不刊之論,刊是刪改、修訂,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的精準得當,容易理解為貶義詞。在近幾年還出現過的易錯成語還有目無全牛、不以為然、不孚眾望、瑕不掩瑜、差強人意、葉公好龍······而對于成語的考察,除了可以考察成語意思之外,有的時候還會考察成語典故,比如“三顧茅廬:劉備”、“出人頭地:蘇軾”等。
(2)平時注意積累常識。就近7年的省考真題可以看出,幾乎每年都有涉及常識類的題目,涉及了文學常識、地理常識、物理常識、生物常識、數學常識等等,比如“鴻雁:箋札:書信”、“舅舅:外甥”、“上元節:賞花燈”、“ 路程:速度:時間”、“中國:熊貓”、“美國:匹茲堡”等。雖然幾乎都是高中或者初中學過的知識,難度不大,但是在平時要注重查漏補缺,比如很多同學易錯的“哺乳動物:鯨魚”“程門立雪:楊時”等是什么關系都是需要明確的。
(3)注意分析詞語的多層關系。根據近幾年省考的考題規律,有些類比題會考察詞語間的多重關系,比如“潮漲:潮落”兩個詞,除了考察兩個詞描述的是海水的兩種狀態呈現出反對關系以外,還考察兩者是一種升降周期變化。所以每個考生在做類比推理的時候盡量把每一個選項都看一遍,優中選優之后確定正確答案。遇到比較糾結的選項可以從范疇、詞性、構詞結構、感情色彩等再去辨析。比如“港灣:停泊”,港灣是停泊的一個地點,二者之間為對應關系,B項“法庭:訴訟”、D項“公路:運輸” 均與題干關系一致,比較這兩項,港灣和公路都屬于具象的詞匯,而法庭是一個抽象的詞匯,因此選D更好。“中國:熊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動物,而A項“美國:白頭鷹”,白頭鷹是美國的國寶動物;C項“澳大利亞:考拉”,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動物,比較這兩項,白頭鷹是鳥類,而熊貓和考拉都是哺乳動物,因此選C更好。從這兩個例子大家可以看出若遇到多考點的類比題,大家除了要橫向比較題干詞語的關系,還要縱向比較題干詞語和選項詞語的關系。
下面拿幾個例題給大家做一下講解:
1.眼睛∶眼鏡∶隱形眼鏡
A.手掌∶手套∶純棉手套 B.耳機∶耳朵∶藍牙耳機
C.腳踝∶護膝∶運動護膝 D.牙套∶牙齒∶烤瓷牙齒
【答案】A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眼鏡”戴在“眼睛”上,二者屬于對應關系,“隱形眼鏡”是“眼鏡”的一種,二者屬于包容關系中的種屬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手套”套在“手掌”上,二者屬于對應關系,“純棉手套”是“手套”的一種,二者屬于包容關系中的種屬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B項:“耳機”戴在“耳朵”上,二者屬于對應關系,“藍牙耳機”是“耳機”的一種,二者屬于包容關系中的種屬關系,但順序與題干不一致,排除;
C項:“護膝”套在膝蓋上,而非套在“腳踝”上,二者不屬于對應關系,“運動護膝”是“護膝”的一種,二者屬于包容關系中的種屬關系,排除;
D項:“牙套”套在“牙齒”上,二者屬于對應關系,“烤瓷牙齒”是“牙齒”的一種,二者屬于包容關系中的種屬關系,但順序與題干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2.白駒過隙∶秒表
A.恩重如山∶天平 B.一線希望∶皮尺
C.一言九鼎∶彈簧秤 D.風馳電掣∶測速儀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秒表”可以測量時間,二者屬于對應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恩重如山”形容恩情深厚,而“天平”用來稱重量,不能稱恩情,排除;
B項:“一線希望”指還有一點微弱的希望,“皮尺”可以用來測量長度,不能測量希望,排除;
C項:“一言九鼎”形容說的話分量大,“彈簧秤”可以用來稱重量,不能測量語言的分量,排除;
D項:“風馳電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風吹電閃一樣快,“測速儀”可以測量速度,二者屬于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
3.稅前收入:稅后收入:稅金
A法律規定:道德規范:規則
B測量高度:真實高度:誤差
C高原地區:平原地區:緯度
D生產成本:出廠價格:銷售價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稅前收入和稅后收入是并列關系,稅前收入減去稅金等于稅后收入。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法律規定和道德規范是并列關系,法律規定和道德規范依據的是不同的規則規范大家的行為,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測量高度和真實高度是并列關系,測量高度減去真實高度等于誤差,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C項:高原地區和平原地區是并列關系,但高原地區和平原地區是根據不同的海拔進行區分的,與緯度無關,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生產成本、出廠價格、銷售價是并列關系,銷售價減去出廠價格是銷售商的利潤,出廠價格減去生產成本是生產商的利潤,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綜上,對于類比推理,我們平時要多問“為什么”,而在考場上我們要做到“簡單題,快速拿分;糾結題,優選拿分”
以上是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類比推理題有什么解題思路?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公務員,行測,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信息敬請加入國家公務員考試群 ,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廣東華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