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報名面試時間2022年_中國教育網教師資格證報名官網
2022-04-12 19:09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
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以下教師資格考試動態信息:教師資格證報名面試時間2022年_中國教育網教師資格證報名官網,更多關于2022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報名,2022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報名入口,教師考試動態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中國教育考試網:2022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面試于5月14日-15日進行,面試之前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自己的如何備考面試,有哪些面試備考技巧?面試禮儀有哪些?自己能不能通過這次的面試呢?教師資格證面試依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和《考試大綱(試行)》(面試部分)進行,包括備課(或活動設計)、試講(或演示)、答辯(或陳述)等環節。下面是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師資格證面試報名入口、面試繳費及面試備考資料等信息:
2022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報名入口
地區 | 面試報名入口 | 地區 | 面試報名入口 | 地區 | 面試報名入口 | 地區 | 面試報名入口 |
遼寧 | 點擊進入 | 山西 | 點擊進入 | 天津 | 點擊進入 | 浙江 | 點擊進入 |
吉林 | 點擊進入 | 山東 | 點擊進入 | 上海 | 點擊進入 | 江蘇 | 點擊進入 |
江西 | 點擊進入 | 廣東 | 點擊進入 | 北京 | 點擊進入 | 云南 | 點擊進入 |
四川 | 點擊進入 | 廣西 | 點擊進入 | 山東 | 點擊進入 | 河北 | 點擊進入 |
云南 | 點擊進入 | 內蒙古 | 點擊進入 | 福建 | 點擊進入 | 河南 | 點擊進入 |
海南 | 點擊進入 | 重慶 | 點擊進入 | 安徽 | 點擊進入 | 黑龍江 | 點擊進入 |
湖北 | 點擊進入 | 湖南 | 點擊進入 | 甘肅 | 點擊進入 | 新疆 | 點擊進入 |
西藏 | 點擊進入 | 寧夏 | 點擊進入 | 陜西 | 點擊進入 | 青海 | 點擊進入 |
2022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時間安排
筆試成績查詢時間:4月15日起!筆試成績查詢入口】
面試報名時間:4月15日-18日。(全國面試報名入口)
面試網上繳費:2022年4月21日24:00【全國繳費入口|報名費】
面試準考證打。2022年5月9日起
面試時間:2022年5月14日-15日【點擊領取面試1元禮包】
面試成績查詢:2022年6月15日
—— 教師資格證面試技巧 ——
教師公開招聘面試中,應試者和考官之間的溝通主要是靠語言來進行的,因此語言溝通技巧在面試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這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做恰當的解釋
在教師面試中解釋是常用的表達方式。解釋的目的是將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實、觀點說清楚,或者是闡釋某件事的原因,還或者是將考官的誤解及時澄清。“解釋”本身并不難,但要使自己的解釋達到預期效果,這就需要一定的原則和技巧了。
1.解釋的態度應端正。應試者在做解釋時,不能因為考官要求你解釋的問題太簡單而表現得不耐煩或自傲,很多時候,考官并不是真的不懂或沒聽清,他們也不是想搞清楚你到底懂多少?脊僖髴囌呓忉屇骋粏栴},往往考查的就是應試者會不會解釋。應試者也不能因為自己被誤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懷疑,需要自己做出解釋而感到委屈和不滿。應試者在做解釋時必須態度誠摯,用富有情感的語言來說明問題。
2.應適時收尾。當解釋實在難以奏效時,應試者不必著急,“話不投機半句多”。如果考官已經做了某個判斷,應試者往往很難改變他的觀點,這時轉移話題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而應試者若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非要讓考官明白,那樣就可能將應試者與考官的關系弄僵。
3.有理有據。解釋其實就是闡明應試者的論點和論據。在你確鑿的證據和一定的邏輯推理的支持下,考官將很容易接受應試者的解釋。
4.實事求是。解釋時若真實情況難以直言,請應試者不要尋找借口,強詞奪理,更不能巧言令色,憑空編造。該解釋的,就講明客觀原因,表明自己態度;不該解釋的,不要亂加說明。應試者若有不便直說的或應試者不愿在考場表露的,可以如實向考官說明并請求他們的諒解。
5.承擔責任。當應試者被要求解釋自己過去工作學習中的失誤或某些不足時,若僅僅說明事情的經過而回避自己的責任,就不明智了。欲通過自己的解釋獲得考官的信任和諒解,應試者最好勇于承擔責任。請放心,對此考官不會只注意“錯誤是誰造成的”,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誰承擔的責任并做了怎樣的解釋”。在自己承擔責任時,要就事論事,將責任嚴格限定于所解釋的事情上,不要隨意擴大。有的應試者誤以為自己承擔的責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態度越誠懇,這種誤解后果會很嚴重。有的問題甚至只需自己承認自己的失誤或不懂,不用解釋。例如應試者遲到五分鐘,除非有確實的理由,否則不要解釋,誠懇地向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廣東華圖教育針對2022廣東教師資格考試面試,推出了幼兒、中小學不同學科的面試實戰過關寶典圖書教材。下面是華圖小編建議的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備考資料推薦:
點擊購買>>>2022版國家教師資格面試實戰過關寶典【全套】
歷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試題舉例:
教師資格面試試題初中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節選
一、試講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考題解析
初中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節選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顧上節課所學:(PPT播放)
百草園:美麗的景;有趣的事;善良的人;留戀而神往的感情。
三味書屋:古樸的景;難忘的事;嚴厲而可親的人;親切溫馨的情感。
2.請學生給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分別加形容詞
美麗的百草園、神秘的百草園、誘人的百草園、有趣的百草園……
單調的三味書屋、自由的三味書屋、痛快的三味書屋、好玩的三味書屋……
(二)整體感知
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
(1)概括文中的故事
(2)初步感知先生形象
(三)深入研讀
1.通過重點詞句感知人物形象
分小組合作,交流探討
(1)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明確:嚴格……
(2)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明確:仁慈……
(3)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4)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明確:沉浸于書中,對書的熱愛……
2.有感情地朗讀詞句,體會人物心理和作者情感
(1)學生賽讀,生生互評;體會人物心理和情感。
(2)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朗讀,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3.對作者寫作方法的探討
(1)學生就重點詞句探討作者的寫作手法:
如:“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
討論明確:用神態及動作描寫將先生酣暢入神的朗讀描寫得淋漓盡致。
(四)拓展探究
結合全文,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三味書屋”中的“三味”作何解?
不限制固定答案,請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這幾個問題的看法。
(五)小結作業
布置課下作業:在課下以“我和魯迅比童年”為題,寫一篇記敘自己童年趣事的小文章,下節課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從百草園的到三味書屋
百草園——自由自在的百草園生活
三味書屋——苦中有樂的三味書屋生活
答辯題目解析:
1.結合你所報考的學科,請談談新課程標準和課程改革的關系,并說說你將如何執行!緦I知識類】
【參考答案】
新課程標準是以學生為中心,在課程結構、課程功能等方面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和實踐的聯系,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課程改革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核心是讓學生參與。實施時應注意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是一種傳遞落實教育理念的方案。
新課標和課程改革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在執行的過程中我會注重以下幾點:
首先,在教學方式上不斷創新。更多采用討論式授課方式,讓同學們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培養其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其次,在教學環境上不斷更新。在教學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定期帶領同學們去參觀博物館、郊游等,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感受力、觀察力、總結力和表達力,寓教于樂。
最后,開展多樣性的校園活動。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讀書活動、辯論活動、演講比賽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來提高學習效果。
2.請談談你最不能接受教師哪種行為!窘Y構化問題類】
【參考答案】
我最不能接受的教師行為是:歧視和輕視學生。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學校的發展和教育的質量,教師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質、行為習慣都對學生有很深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態度和舉止對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在不經意間的教育細節中透露出對學生的不尊重,尤其對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有歧視和輕視心理。表現在:武斷地將學生以成績劃分為“優”“差”生,對他們從關注程度到言行態度上區別對待,在作業批改、座次編排、活動人選等問題上,都傾向成績好的學生。
這些表現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一些成績不太好、學習吃力的學生可能會成績越來越差,繼而厭學、逃學、輟學;教師這樣的區別對待也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從而產生封閉自卑的心理,甚至出現厭世輕生的念頭。
作為教師,應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對待學生應一視同仁。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也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
2022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群
加群了解更多考試信息,獲取更多備考資料
以上是教師資格證報名面試時間2022年_中國教育網教師資格證報名官網的全部內容,更多中國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敬請加入教師考試群,及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教師招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