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報考備考資料考試題庫|面授課程網校課程微商城|磚題庫華圖文庫直播|華圖師資

  • 在線客服咨詢
    廣州 在線咨詢
    深圳 在線咨詢
    佛山 在線咨詢
    珠海 在線咨詢
    中山 在線咨詢
    清遠 在線咨詢
    韶關 在線咨詢
    東莞 在線咨詢
    惠州 在線咨詢
    汕頭 在線咨詢
    汕尾 在線咨詢
    潮州 在線咨詢
    揭陽 在線咨詢
    梅州 在線咨詢
    河源 在線咨詢
    湛江 在線咨詢
    肇慶 在線咨詢
    江門 在線咨詢
    陽江 在線咨詢
    茂名 在線咨詢
    云浮 在線咨詢
    廣東華圖 在線咨詢
  • 廣東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1-11-01 16:08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微信公眾號 備考QQ群 華圖在線APP

    5月公考刷題群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報考流程信息:廣東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更多關于職稱制度,教師職稱,教師報考流程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教育廳

      關于印發《廣東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

      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省直有關單位:

      現將《廣東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自2020年12月15日起實施,有效期為5年。

      實施中如有問題及意見,請及時反饋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和省教育廳師資管理處。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教育廳

      2020年12月2日
     


      廣東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促進廣東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關于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遵循職業教育特點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律,構建分類清晰、名稱統一、科學規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暢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發展通道,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師德為先和能力為重相統一。以德能兼修為導向,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激勵教師提高師德修養和教書育人水平。

      2.堅持統一制度和分類評價相結合。建立統一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對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分類評價,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堅持職稱評審和崗位聘用相統一。創新評價機制,充分發揮用人主體的作用,促進人才評價與使用相結合,使職稱制度與中等職業學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相銜接。

      4.堅持下放權限和強化監管相結合。合理界定和下放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權限,積極培育學校自主評審能力,同時加強監管、優化服務,保證職稱評審質量。

      二、改革的范圍

      改革范圍為在我省中等職業學校(含中等技術學校、中等師范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及省、市、縣職業教育教研機構、高等學校舉辦的中職部(含附設中職班)實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職務)制度的在職在崗人員。

      三、主要內容

      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實現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銜接等措施,形成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以社會和業內認可為核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

      (一)健全制度體系

      1.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設置。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和高等學校舉辦的中職部(含附設中職班),均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職稱類別。省、市、縣職業教育教研機構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職稱類別。原來實行的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職稱系列和職業高中教師職稱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系列。

      2.統一職稱等級和名稱。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職稱設初級、中級、高級,初級只設助理級,高級分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助理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名稱依次為助理講師、講師、高級講師、正高級講師。實習指導教師職稱設初級、中級、高級,初級分設員級和助理級,高級分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員級、助理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名稱依次為三級實習指導教師、二級實習指導教師、一級實習指導教師、高級實習指導教師、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

      3.統一后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與原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職業高中教師職稱的對應關系是:原職業高中正高級教師對應正高級講師;原中等專業學校高級講師、職業高中高級教師對應高級講師;原中等專業學校講師、職業高中一級教師對應講師;原中等專業學校助理講師、職業高中二級教師對應助理講師;原中等專業學校教員、職業高中三級教師可聘任為助理講師。

      4.統一后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等級與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等級對應關系為:正高級對應專業技術崗位一至四級,副高級對應專業技術崗位五至七級,中級對應專業技術崗位八至十級,助理級對應專業技術崗位十一至十二級,員級對應專業技術崗位十三級。

      (二)完善評價標準

      1.堅持把師德放在評價的首位。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立德樹人,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強化師德考評,對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零容忍”。

      2.充分體現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特點。根據教師的崗位類型和崗位特征,制定各類教師的評價標準,實行分類評價。突出教育教學工作實績,注重實踐教學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實績,注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實績,注重行業企業實踐經歷。切實改變過分強調論文、學歷、課題項目等傾向。區別不同情況,可將教研報告、教案、發明專利、參與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成果、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參與實訓基地建設、指導學生實習成果、指導學生或本人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或教學競賽成績、參與行業標準研發成果等作為評價條件。注重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尊重和認可團隊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以實績、貢獻為導向,允許所教專業與所學專業或教師資格證標注的專業不一致的教師參與職稱評審,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3.實行省級標準和地區標準相結合。根據我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結合現有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在國家制定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價基本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價標準條件(見附件1)。各地可根據實際,制定不低于省級標準的具體評價標準。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交流后,應按照現工作崗位相應類別職稱評價標準條件申報晉升;其他系列專業技術人員、普通高中教師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交流按照我省轉系列評審相關規定執行。

      4.向優秀人才傾斜。對于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和扶貧支教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既承擔文化課、專業課教學任務,又承擔實習教學任務的教師,在職稱(職務)評聘時,予以適當傾斜。對于公開招聘的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教師,在首次評審時可參考其在企業的工作經歷和業績成果直接評定相應層級職稱。

      (三)創新評價機制

      1.健全評審機制。進一步完善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增強專家評審的公信力。加強評委會組織管理,注重遴選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學專家、一線教師、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和高技能人才擔任評委。健全評委會工作程序和評審規則,建立評審專家責任制。

      2.創新評價方式。探索社會和業內認可的形式,采取教學水平評價、面試答辯、專家評議、實踐操作等多種評價方式,充分結合學校開展的日?己嗽u價結果,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進行有效評價。在高級職稱評審中實行面試答辯。全面推行公開、公示制度,增加職稱評審的透明度。

      3.下放評審權限。完善省、市、校分級管理服務機制,積極培育中等職業學校自主評審能力。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教育廳負責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改革工作,省教育廳具體負責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工作。各地級以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副高級及以下等級教師職稱評審工作。向廣州市、深圳市下放中等職業學校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權。舉辦中等職業教育的高等學校負責本校副高級及以下等級教師職稱評審工作。各級職業教育教研機構、省屬中等職業學校根據屬地原則,由其所在地市負責教師職稱評審工作。

      各地可將初級、中級職稱交由符合條件、管理規范的中等職業學校自主組織評審。對學校開展的自主評審,政府部門不再審批評審結果,改為事后備案管理。加強對自主評審工作的監管,對于不能正確行使評審權、不能確保評審質量的,暫停自主評審工作直至收回評審權。

      (四)實現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銜接

      1.堅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和崗位聘用相統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是教師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和關鍵環節,崗位聘用是職稱評審結果的主要體現。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進行,不再進行崗位結構比例之外、與崗位聘用相脫離的任職資格評審。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競聘更高等級的專業技術崗位,由學校在崗位結構比例和空缺崗位內推薦符合條件的教師參加評審,按照有關規定將通過職稱評審的教師聘用到相應教師崗位,及時兌現受聘教師的工資待遇。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強聘后管理,在崗位聘用中實現人員能上能下。

      2.對此次改革前已經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但未被聘用到相應崗位的人員,在聘用到相應崗位時不再需要經過評委會評審。各地各校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辦法,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

      3.改革前已取得我省原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等師范學校教師職稱,以及職業高中教師取得中小學教師系列職稱的,可視同取得統一后的同等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

      4.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各等級的結構比例,要根據新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等級體系,按照國家和省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崗位設置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其中,正高級教師要從嚴控制,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逐步達到合理比例。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政策性強,牽涉面廣,涉及廣大教師切身利益,區域情況差別大。各地各校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重大意義,切實加強領導,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進一步明晰部門職責,著力構建權責一致的體制機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主要負責職稱政策制定;教育部門及學校主要負責職稱評審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各部門要密切配合,相互協商,確保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二)周密部署,穩步實施。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妥善做好新老人員過渡和新舊政策銜接工作。各有關學校、教育教研機構現有在崗教師(教研員),按照原專業技術職務與統一后的職稱對應關系,直接過渡到統一后的職稱體系,改革前取得的職稱統一填表登記過渡(登記表詳見附件2),并存入教師(教研員)個人檔案。各地(各校)要切實加強調查研究,充分掌握本地區(本校)中等職業學校情況、教師隊伍狀況,積極應對改革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要深入細致地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支持和參與改革,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三)強化監管,確保公正。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涉及教師切身利益,關乎公平正義。要嚴格規范職稱評聘程序,按照個人申報、考核推薦、專家評審、學校聘用的基本程序進行。要健全和完善評審監督機制,建立健全職稱評審回避制度、公示公開制度、隨機抽查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復查、投訴機制,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和廣大教師的監督作用,確保評審公正規范、評審過程公開透明。

      各地各校要及時總結經驗,認真研究并解決改革中發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有關改革進展情況及遇到的重要問題及時報告。

      附件:1.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價標準條件

      2.廣東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人員過渡登記表  
     

      粵人社規〔2020〕52號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pdf

      原文標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_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

      文章來源:hrss.gd.gov.cn/slh/zcfgk/content/post_3507700.html

      以上是廣東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的全部內容,更多廣州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敬請教師考試群廣東教師考試群,及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

    有疑惑?在線客服幫你

    公告什么時候出?

    報考條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怎么領?

    • 掃碼下載:華圖在線APP
    •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廣東華圖教師
    • 掃碼進入官網微博:廣東華圖

    考試工具更多

    最新招考
    照片調整
    直播講座
    備考資料
    考試信息
    試題資料
    輔導課程
    華圖題庫
    廣東華圖官方微信 廣東華圖官方微信 微信號:gdhtgwy
    首頁 咨詢 課程
    首頁 招考信息 網站地圖 返回頂部
    京ICP備11028696號-11 京ICP證13015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1470號
    色欧美性video视频,欧美成人全部免费,欧美午夜影院,欧美黄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