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面向海內外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2017-09-29 09:00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廣東教師考試網提供以下廣州教師招聘信息:2017年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面向海內外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報名時間:詳見公告,更多關于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招聘,廣東教師招聘,廣州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招聘公告:2017年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面向海內外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
|
公告來源:廣州教師招聘網
|
招聘人數:若干人
|
報名時間:詳見公告
|
考試時間:另行通知
|
廣州華圖咨詢電話:020-62736939
|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成立于1983年的原廣州大學建筑工程系和1986年的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和原廣州大學合并入新組建的廣州大學,土木類的專業經過整合后組建成立土木工程學院。學院現設有建筑工程系、交通土建工程系、地下建筑工程系、建筑設備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學系6個系及實驗室,設有工程材料研究所等8個科研機構。全院現有教職工150余人,教師114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職稱45人,副高職稱60人,博士學位教師97人,博士、碩士生導師70余人,國家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委員5人。學院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任客座教授共50余人。
學院現設有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交通工程4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博士點和碩士點(含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和工程力學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并擁有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碩士研究生558余人、博士研究生35人。我院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在2013年全國學科排名中并列第11名。
目前,全院師生正同心同德、繼往開來,為實現躋身于國內土木工程學院先進行列的目標而努力奮斗,F面向海內外誠招高層次人才:
一、基本條件
1.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風范和團隊協作精神;
2. 工作積極主動、責任心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良好的專業素養;
3. 身體健康,符合具體工作崗位要求。
二、招聘崗位和條件
1. 領軍人才:包括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長期)、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能全職勝任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一職,年齡不限。
2. 學術帶頭人:在學院各專業研究領域具有突出的學術地位和較大影響力,并具有持續發展潛力、在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擔任正高職務的學者,年齡不超過50周歲。
3. 青年杰出人才(包括A類和B類):需具備在海內外一流大學學習或教學科研工作的學術經歷,且在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或獲得公認的科研成果等基本條件,發展潛力大,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A類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或其學術水平已達到以上獲得者學術水平的人才。B類具有突出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通過若干年培養能夠達到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的水平。
4. 優秀青年博士或博士后。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SCI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不少于3篇,具有較強的獨立學術研究和實驗操作能力,具有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或成為高層次人才的潛力。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三、招聘專業領域
專業(系) |
專業(系)簡介 |
招聘領域(人數) |
|
土木工程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結構工程系是由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創辦于1984年)土木工程系的結構工程教研室和原廣州大學建筑結構工程系(成立于1983年)于2000年合并而成。該系目前有教師28人,其中教授10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副教授12人,講師6人。該系擁有廣東省模塊化建筑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復雜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鋼結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3門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混凝土結構、高層與抗震、組合與大跨度鋼結構)。該系下設鋼結構、混凝土結構、高層與抗震三個教學課程組。該系教師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項,省基金5項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項,省部級科研獲獎20余項。 |
1、混凝土結構本構關系、混凝土結構非線性分析,5人; 2、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非線性分析,1人; 3、鋼管混凝土組合結構非線性分析,1人; 4、高層、超高層混凝土結構與抗震,1人; 5、鋼結構穩定、非線性分析、高等分析,1人; 6、大跨度鋼結構非線性穩定分析,1人。 |
道路與橋梁工程系 —— 橋梁與隧道工程 |
橋梁與隧道工程學科是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學科實驗室與研究基地為道橋與交通工程實驗室、廣州大學路順道橋檢測中心。本學科以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廣東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為學術支撐,以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橋梁工程”為建設載體。學科團隊由13人組成,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實驗師3人。團隊始終堅持 “創一流學科,育一流人才”的指導思想,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 科研獲獎:先后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教學獲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廣州市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廣州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 科研、教學業績: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廣東省自然基金5項,建設部、省建設部項目各1項,廣州市教育局、建委項目5項,橋梁橫向科研項目50余項,廣東省教研項目3項、廣州市教研項目2項,公開發表SCI、EI等高水平論文近30篇。 |
1、新型橋梁結構設計計算理論研究; 2、既有橋梁結構性能評估與健康診斷方法研究; 3、橋梁結構抗震性能及振動控制研究。 |
|
道路與橋梁工程系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面向交通建設培養人才。在省、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系明確了立足廣州、面向珠三角、輻射全國、服務社會的教學、科研指導思想。道路與鐵道工程是本校最早興辦的專業研究方向之一,道橋專業1987年開始招生,1991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經過二十多年的學科建設,道路與鐵道工程研究方向的教學科研水平和學科建設有較大提高,現為國家特色專業土木工程專業的二級學科、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骨干課程“路基路面工程”為廣州市重點課程、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學科團隊由9人組成,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實驗師3人。學科團隊設有道路與交通實驗室,實驗用房總面積約1398平方米,儀器設備1069件。實驗室現有UTM、FWD、多功能路面檢測車、探地雷達、Cooper試驗機、瀝青發泡機、瀝青乳化設備等科研設備,具備良好的科研試驗條件。 按照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團隊教師積極開展科研工作,緊密聯系廣東省、廣州市交通建設的實際。近5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部、省、市級縱向科研項目10余項,橫向科研項目20余項,到位總經費達2000多萬元。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廣西科技進步獎、廣州科技進步獎多項。團隊公開發表SCI、EI等高水平論文近40篇。 |
1、路面材料結構理論與改性技術; 2、路面材料三維仿真與虛擬力學分析; 3、先進路面綠色養護技術及施工管理; 4、環保型路面材料及技術。 |
|
地下建筑工程系 |
廣州大學地下建筑工程系為土木工程學院下設從事巖土工程與地下結構方面的教學、科研基層單位,本系匯集了土木工程傳統的優勢學科,由地下建筑工程、巖土工程和地質工程、測繪工程組成,是廣州大學發展前景好、實用性強、專業特色鮮明的學科之一,承擔了土木工程、程管理工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工作。 本系下設地下工程、工程地質、施工、測量等4個教研室及巖土工程與地下工程實驗室。本系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導師4人,碩士導師13人。設有1個本科專業、1個碩士點,所屬專業土木工程專業為全國土木工程特色專業、廣東省名牌專業,F有校重點學科1個,重點課程3門。 地下建筑工程系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建設,目前已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績。專業教師積極從事科研工作,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余項,。ú浚┘壙蒲许椖40余項,科研經費近2000萬元,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教材論著30余部。本系十分重視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轉化,近年來承擔了大量的實踐性很強的科研項目,教師們在工程中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近年共獲得十余項市級以上科技獎勵。 |
1、地下工程; 2、巖土工程。 |
|
工程力學系 |
廣州大學工程力學系為廣州大學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可以追溯到1984年建立的華南建設學院西院的工程力學教研室。自2005年成立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程力學系至今,一直承擔廣州大學力學平臺課程的教學任務。工程力學系科學研究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的方針,圍繞力學與工程領域展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結構隔震減震控制、裝配式建筑工業化、隨機振動分析、納米力學、智能優化算法及其工程應用、生物力學仿真研究等。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市局級科研項目5項;發表各級科研論文110余篇,其中SCI檢索24篇、EI檢索42篇、ISTP檢索12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 |
1、固體力學; 2、工程力學; 3、力學(理科)。 |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廣東省重點專業,并作為廣州大學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其實踐基地被評為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建有廣東省建筑節能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對應的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建有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2014年被評為廣東省攀峰類重點學科,2015年被評為廣東省高水平建設學科,F有教學科研人員26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9人。 |
1、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2、建筑技術(建筑熱物理、熱環境); 3、工程熱物理; 4、熱能與動力工程; 5、化學工程、能源工程、建筑材料等相關研究方向。 |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廣州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廣東省唯一的國家特色專業、省名牌專業,是省第一個獲得市政工程碩士點專業;全國首批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國際工程聯盟華盛頓協議),第12個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專業,F擁有碩、博士授予點及博士后流動站,“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學科以省重點扶持學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校外示范基地及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為基礎,緊密結合廣東地區經濟建設發展中流域水污染的熱點、難點問題,以珠江水系水源保護、水質安全、水環境污染控制為目標,在給水處理工藝理論與技術、污水處理工藝理論與技術、工業廢水處理工藝技術、建筑給水排水新技術、給排水工程系統及其優化和城鎮固體廢棄物處理理論與技術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城市污水和典型行業污廢水脫氮除磷工藝、水源微污染控制、飲用水深度處理、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廢水處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解決思路和技術理論,為廣東地區水質安全及水污染控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1、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2、城市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 3、給水排水系統及優化; 4、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 5、垃圾滲濾液處理; 6、分子微生物及環境化學。 |
|
交通運輸工程 (道路與橋梁工程系) |
1專業簡介 交通工程專業是伴隨著交通問題的發生而產生,隨著交通問題的日益嚴重而不斷發展。交通工程以解決交通問題為己任,從交通規劃開始,到交通設計,到交通運營評價,再到交通管理與控制,力圖從表、里兩方面保障交通大動脈的暢通。如果把一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比作一條魚的話,那么交通工程專業從事的工作就是位于“魚頭”和“魚尾”的部分,“魚頭”可以簡單歸納為交通規劃工作,“魚尾”可以簡單歸納為交通管理和交通評價工作。一個新的交通設施能否充分發揮其功能,交通工程專業將會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交通問題極其復雜,這是大家的共識,解決交通問題必須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因此,交通工程專業要培養具備深厚的專業基礎、扎實的數學功底,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較高的外語水平,熟悉技術經濟相關知識,熟悉GIS、仿真等先進技術,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交通工程專業工程師。 目前,交通工程專業在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學生畢業后可保送或考取國內外知名大學的碩士。 2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交通運輸系統分析與規劃、交通設計、交通系統智能化控制與管理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專業知識及能力,具備較扎實理論知識和較強動手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能夠從事本領域的規劃、設計、管理與運營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3學生就業方向 本科生就業方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學生選擇繼續升學,考取研究生,目前已有很多學生考取了諸如香港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深圳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另一類學生選擇參加工作,主要就業去向為國家與省、市發展計劃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及交通工程設施施工或監理企業,主要的工作崗位為從事交通運輸系統規劃、道路與交通工程設施設計、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控制系統開發、交通安全管理、施工管理和運營管理等。 4辦學實力 交通工程專業目前有專業教師12名,教授2名,副教授4名,講師6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名。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2003年,廣州大學開始開設交通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學院,經過10多年的發展和積淀,本專業已經具備較高的教學和科研實力,2015年獲批廣東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本專業建有“交通仿真實驗室”、“智能交通實驗室”、“交通檢測實驗室”等三個實驗室,擁有一批國內外領先的教學和科研設備,并具有一系列交通仿真和交通規劃軟件。 2014年與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共同建設本科生實習實踐基地, 2016年與廣州優路加信息科技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實習基地建設協議,使本科生能夠深入國內領先的規劃設計單位從事專業實習。 交通工程專業注重本科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本科生先后獲得多項國際、國家和省級獎項,并申請專利。 |
1、智能交通系統/模擬/交通流模型; 2、交通分析與規劃/交通規劃與政策; 3、交通安全; 4、運輸經濟學。 |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教師招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