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的論文沒有被人引用
2021-10-17 10:17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華圖教育
如果文章能發表在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對于絕大多數作者來說應該是非常興奮的事情。雖然很多人質疑以期刊影響因子來評價某篇文章的貢獻和水平,但是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期刊上近兩年發表論文平均影響力和興趣度的體現,類似于一個擂臺和舞臺,相同數量粉絲群的演員(作者)才聚類表演。
對于不能把文章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作者來說,如果發表在影響因子低的期刊卻能被廣泛引用,其快感不亞于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
其實仔細想想,影響因子也是通過引用次數來統計,得到一個期刊平均興趣度的參數值罷了。
實際上,多數論文在發表后幾年內的引用都是低于其發表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數,甚至引用為零,有人開玩笑說這是拉期刊影響因子的后腿。
那么,為什么有的論文引用高,有的論文發表后無人問津而沒有引用?
1)熱門話題的論文容易引用。這跟炒房子差不多,選的地段好,總是關注的人多。因為研究這個領域的人多,互相引用,不重復的互相引用,導致這個領域的絕大多數文章引用的絕對次數都比較大。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小組的系列論文每次都引用特定的那幾篇文章,估計就被學術編輯直接給干死了。
2)作者自己發表的文章里的參考文獻偏少。引用別人參考文獻也是一個互相交流信息的過程,引用的參考文獻偏少,在google等數據庫檢索的時候可能不容易被檢索到(不靠前)。
舉個例子吧,某個作者檢索自己論文他引情況,一般都會比對下誰引用了自己的文章,是哪個期刊上的文章引用了自己的文獻,那么這也增加了被引作者對某篇施引文獻的關注。
3)偏門領域的文章引用相對較少,畢竟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人員偏少,引用和關注度的絕對值當然偏少了。
4)在自己文章的最后一段增加open problems,自己指出自己論文的不足和后續可開展的工作思路。如果每篇文章都是這個領域的終結版,那誰還會關注你的論文。有的作者擔心自己在最后一段自挑毛病和暴露idea而被同行搶先下手,那只能說明太保守,知道的太少了。
5)適當的推送和分享自己有趣的論文,如Researchgate, Researcherid,ORCID等平臺還是很好,上面可以開辟一些話題,積極回答同行的提問。
只有同行覺得你的論文可以激發他們后續相關研究的靈感,一般而言還是會關注你的論文的。
本文轉自馬軍科學網博客
以上是關于為什么你的論文沒有被人引用的解答。詳細信息你可以登陸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點擊咨詢>>>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圖問答平臺(http://www.huangmaoz.com/ask/)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關注廣東華圖教育微信gdhtgwy,政策問題實時答,考試信息不漏看。
華圖問答平臺所收集的問答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