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古代被稱為什么
2021-04-12 21:15 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源:廣東華圖教育
高考在古代被稱為科舉?婆e制度在隋朝被建立,唐朝完善,歷經中國許多朝代,不斷的演變,不斷的發展,最終科技制度被廢除。新中國成立后,恢復、改革高考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高考在中國古代的演變歷史是什么?一、隋朝
科舉制實行于隋朝隋文帝時期開始實行的,隋文帝楊堅,治國有方、愛民如子、勵精圖治,為了更好的提拔人才,隋文帝開創了科舉制,但是當時的科舉制選拔的人數并不多,舉行了四到五次,才選出12人,這十二人中,有后來初唐朝名相房玄齡。
二、唐朝科舉制在唐朝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唐朝科舉制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字等科不被重視,秀才一科在唐朝初期是很嚴格的,但是后來被廢除了,唐代考試科目分?坪椭瓶,每年分期舉行的叫?,由皇帝臨時下詔舉行的考試稱制科。?朴校盒悴趴,明經科,進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舉科,童子科等50多種。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極高,很少有人能通過,后來漸漸廢掉了。
三、宋朝宋朝是科舉制的承上啟下的時代,也是科舉制比較成熟的時候,宋朝以后,一直到清朝科舉制被廢除,基本上是沒有過改變的,趙匡義在自己東伐西討的時候也沒有放棄科舉制,再建國的第一年,就舉辦了科舉制,選取了19人。其中“制科”是由皇帝自己主持的,也就是我們看電視里的殿前考試。
四、明朝科舉制在明朝得到了最大的輝煌,也是在明朝最為昌盛,明太祖朱元璋是農民起義,深切的知道人才的重要性,1367年朱元璋發布了設文武兩科的命令,也就是文狀元和武狀元,令各行省連續三年舉行鄉試,所有舉人都免予會試,前往京城等待封官。
五、清朝1905年5月2日,晚清重臣張之洞、袁世凱、端方等六人會銜上奏,廢除科舉制,改辦現在學校,面對著這些重臣,清朝同意廢除科舉制,并頒發詔令通告天下,自1906年起,廢除科舉制,停止所有鄉會試,至此科舉制結束。
以上是關于高考在古代被稱為什么的解答。詳細信息你可以登陸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點擊咨詢>>>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圖問答平臺(http://www.huangmaoz.com/ask/)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關注廣東華圖教育微信gdhtgwy,政策問題實時答,考試信息不漏看。
華圖問答平臺所收集的問答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