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國考報名序號查詢時間_國考報名序號查詢時間
2023-10-25 19:22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錯過國考報名序號查詢時間_國考報名序號查詢時間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國家公務員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國考報名序號查詢時間,國考報名序號,國家公務員報名序號查詢時間,國家公務員考試國家公務員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2024國考招錄39561人、18948個崗位。招錄人數刷新歷史新高,為廣大志在從政的青年才俊提供了機會。截止到24日17:30,2024國考報名人數為2913891。10月24日18時,為期10天的國考報名落幕!那么接下來你需要關注什么呢?
2024國考查詢報名序號查詢時間安排:
查詢開始時間::2023年10月28日8:00后
報名結束時間:詳見公告
一、密切關注自己的審核狀態
雖然報名已經結束,但資格審核尚未結束,還有部分考生還沒有審核結果,資格審核將持續到26日18:00,報名最后一天沒有看到審核結果的同學也不要著急,還有兩天審核時間,考生可持續關注自己的審核結果。
二、牢記查詢報名序號時間
通過資格審查的報考者,可于2023年10月28日8:00后登錄專題網站查詢報名序號,報名確認和下載打印準考證時需提供該序號,請務必牢記。
報名序號是報考人員報名確認和上網打印準考證的關鍵號碼,務必牢記。通過資格審查的報考人員可在2023年10月28日8:00后憑本人身份證號和注冊密碼登錄專題網站考生報名入口查詢自己的報名序號。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廣州鐵路公安局廣州鐵路公安處基層所隊民警崗位具體報考分析情況 | |||||
部門名稱 | 招考職位 | 報名人數 | 審查通過人數 | 待審查人數 | 競爭比 |
廣州鐵路公安局 | 廣州鐵路公安處基層所隊民警 | 掃下面二維碼領取表格 | 掃下面二維碼領取表格 | 掃下面二維碼領取表格 | 掃下面二維碼領取表格 |
點擊下載: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最終報名人數統計表![]() |
掃碼領取,2024年國考最終報名人數統計表、歷年進面分數線、備考資料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 2024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 兩科,主要測查從事公務員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特別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公共科目筆試全部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其中,筆試包括公共科目與專業科目。公共科目為所有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簡稱行測) 與《申論》兩個科目。按照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市 (地) 級及以下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和行政執法類職位,共設置三類試卷。
行測試卷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 5 個科目。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 120 分鐘,滿分 100 分。其中,省級(含副省級) 以上試卷共 135 道題,市 (地) 級以下試卷和行政執法類試卷 130 道題,缺少的五道題為數量關系題。
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 180 分鐘,滿分 100 分。申論科目三套試卷會引用不司的材料,有些年份的考試也會出現部分材料相同的情況,但材料數量、題型、題量大致相當,材料主題比較接近,只是省級以上 (含副省級) 試卷難度略高于市(地)級和行政執法類試卷。
專業科目考試較少,一般只有對技術性要求很高的崗位才會考察對應的專業科目.
例如銀保監會、非通用語職位、公安類職位等。
表1《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各科目題量分布 (以2023 年國考為例)
國考各省每日報名動態: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各省報名人數統計(同步更新)
國考廣東每日報名動態: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廣東報名人數統計(同步更新)
三、學習
備考公務員能否成功,心態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也是常常被考生忽略的一個因素。尤其是對于現在剛剛開始準備復習的考生來說,需要擁有比常人更好的專注力,心態更為關鍵?赡茉S多同學會感到焦慮、迷茫、害怕,殊不知越是焦慮,越是無法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自然會大打折扣。我們要做到的就是“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只要保持好自己的專注和節奏,堅持學習不放棄,相信上岸的一定會是你!
國考行測考試時間一般為120分鐘,130道-135道題,除去涂答題卡的時間,1道題平均50秒左右。
所以行測做不完是正,F象,也沒有人得過滿分,我們也不可能真的就平均給每道題50秒的時間?紙錾衔覀冏非蟮耐昝罓顟B是:所有會做的題目都做了,并且做對了;不會做的題目,蒙一個答案也要涂在答題卡上。
行測考試,做出所有題目從來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做更多的題,并且提高正確率。在行測考場上,時間有限,所以你必須要合理分配好這120分鐘。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如何分配這120分鐘,如何有效的控制各模塊的答題時間呢?
在這里,建議大家可以按以下時間分配各模塊答題的時間:
行測時間分配:120分鐘=110分鐘解題+10分鐘的涂答題卡。
考場上的時間不要隨心用,切忌卡在一個模塊,浪費太多的時間,比如數量關系在10分鐘內把會做的盡量做完,時間一到不會做的就不要再糾結了。當然如果你確定再花兩分鐘還能對兩道,那這兩分鐘一定要給?紙鰰r間寶貴,一定要分秒必爭。(這個其實需要我們在模塊訓練的時候,比如你資料你計劃在考試中25分鐘搞定,那么訓練你應該就20分鐘搞定,不能專項訓練的時候,你也用25分鐘,那么考試你考試大概率就要花30分鐘了)
關于涂答題卡:建議最好寫完一面就涂到答題卡上,這一面有題不會的也要猜一個涂上去,這樣不容易涂錯,還能節省時間。
四、申論素材積累
申論寫作素材——主題一: 創新
1、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常抓不懈.
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3、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4、在新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 導權。
5、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
6、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京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 惟創新者勝。
7、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用創新培育新興產業,用創新發掘增長動力, 用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8、生活從不都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而將更多機遇留給勇于和善于改革創新的人們。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人類社會總是在不斷創新創造中前進的。
10、中國人自古就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11、機會需要創造,創新才有機會,正所謂 ” 聰者聽于無聲, 明者見于未形”
12、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整,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警必不可少的點火系。我們要采取更如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系,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整全速發動起來。
13、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串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和益問題入手。
14、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15、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點擊下載>>>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
【峰會解讀】:2024國考公告解讀峰會暨新大綱產品發布會
【職位篩選】: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查詢(點擊篩選)
【報名入口】: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點擊進入)
【筆試禮包】:2024國家公務員筆試大禮包(點擊購買)
【報考指南】: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指南(點擊查看)
國考各省每日報名動態: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各省報名人數統計(同步更新)
國考廣東每日報名動態: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廣東報名人數統計(同步更新)
廣東華圖教育提供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信息,幫助廣大考生輕松應對2024國考!全程助學計劃,階梯教學、題海沖刺,先做題再解析,從基礎到提升再強化,贏戰國考我們需要的就是一次專項培訓!趕快加入我們吧,讓汗水與夢想在這段拼搏的日子里揮灑光芒,助國考的成績熠熠生輝 >>>>2024國考筆試教材 |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系統筆試階段信息匯總 | |||||
考試環節 | 時間 | 國家公務員筆試重點必備 | 2024國考-華圖助力 | ||
公告發布 | 10月14日 | 國考公告丨國考職位表丨國考職位查詢 | 2024廣東國考筆試備考 2024年國家公務員筆試《理論全解》(常識判斷) 2024年國家公務員筆試《理論全解》(數量+資料) 2024年國家公務員筆試《理論全解》(言語理解) 2024年國家公務員筆試《理論全解》(判斷推理) 2024年國家公務員筆試《理論全解》(行測) 2024國考筆試用書 |
||
報考指南 | 10月14日 | 專業參考目錄丨考試大綱 2024國考公告大綱解讀峰會 |
|||
報名時間 | 10月15日-10月24日 | 報名入口丨報名流程 | 報名推薦表 | |||
繳費說明 | 11月1日-11月6日 | 繳費入口 | |||
準考證打印 | 11月20日-11月26日 | 準考證打印入口 | |||
筆試時間 | 11月25日-26日 | 2024國考行測丨2024國考申論 | |||
成績查詢 | 1月中旬 | 2024國考成績查詢入口丨資格審查丨分數線 |
以上是錯過國考報名序號查詢時間_國考報名序號查詢時間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國考報名序號查詢時間,國考報名序號,國家公務員報名序號查詢時間,國家公務員考試國家公務員的信息敬請加入國家公務員考試群 ,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