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廣東省考行測常識熱點:科舉考試那些事
2023-08-21 11:09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2024廣東省考行測常識熱點:科舉考試那些事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高分經驗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科舉考試,廣東省考行測,行測熱點,廣東公務員高分經驗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科舉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官員選拔制度,不僅影響我國長達千年之久,還對朝鮮、日本等國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今天來看,科舉考試是我國古代曾經施行過得人才選拔制度中最為公平的一種形式,其核心內涵甚至對我們國家先行的人才選拔制度也有著深遠的影響。無論是事業單位考試,還是省考的考試中,科舉制都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
科舉制以隋煬帝設立進士科為標志。通說觀點認為科舉制開端于隋朝,于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被廢止,延續一千兩百多年。
唐太宗貞觀年間,考試科目不斷增加,主要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等等,其中以進士和明經為主。到了武則天時期,新增武舉和殿試。武舉的主要科目有遠射、馬射等等,拓寬了人才選拔的范圍。殿試則開創了有皇帝直接考核人才的先河。唐玄宗時期,在明經的考試科目中增加了詩詞歌賦和時務(相當于今天的申論),增加了考試難度。
科舉制在宋代繼續發展,宋太祖(趙匡胤)時期,為了防止作弊,發明了糊名和謄錄制度。顧名思義,糊名就是用白紙將考生的姓名、籍貫和祖父輩的官職遮蓋住,防止因為主考官和考生父輩相識而作弊。謄錄則是命令專人把考生的試卷重新謄抄一遍,其目的也是防止考官認識考生字跡而作弊。在宋代,科舉考試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荚図樞蚴敲磕昵锾煜冗M行鄉試,第二年春天,通過鄉試的人進行省試。并與同年稍晚舉行殿試。
明清時期,科舉制度逐漸僵化,講求固定格式的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稱為主流。三級考試作為制度延續下來,直至1905年被廢止。
考點分布:
明清科舉簡表 | ||||||
內容 | 院試 | 鄉試(秋闈) | 會試 | (春闈) | 殿試 | |
考場 | 學政巡回案臨考場 | (府、縣) | 京城和各省城貢院(省城) | 京城貢院 | (禮部) | 皇宮 |
主考人 | 各省學政 | 中央政府特派官員 | 欽查大臣 | 皇帝 | ||
參加者 | 童生(儒生) | 生員和監生 | 舉人 | 貢士 | ||
中者名稱 | 生員(秀才) | 舉人 | 貢士 | 進士 | ||
日期 | 三年之內兩次 | 子卯午酉年八月, | 桂榜 | 鄉試次年三月,杏榜 | 會試同年四月,金榜 | |
第一名 | 案首 | 解元 | 會元 | 狀元(二三名為榜眼、探花) |
上表是已成為制度化的科舉考試比較精簡的呈現方式。需要重點關注鄉試、會試(省試)和殿試。我國古代有個詞語叫做“連中三元”,指的就是在鄉試、會試和殿試都獲得第一名的稱呼。諸如此類的知識點,需要大家重點掌握。試看一道真題:
【單選題】科舉考試一直從隋代延續至清代,是我國封建社會選擇人才的重要制度。以下關于科舉考試描述錯誤的一項為:
A.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B.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
C. 殿試的錄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
D. 殿試前三名由低到高分別為榜眼、探花、狀元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科舉制度,又稱科舉、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婆e制度中的殿試,又稱“御試”、“廷試”、“廷對”等,是唐、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殿試雖然在唐武則天時已有,但是到了宋代才成形。明清殿試后又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從高到低依次通稱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梢,殿試一甲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因此,選擇D選項。
以上是2024廣東省考行測常識熱點:科舉考試那些事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科舉考試,廣東省考行測,行測熱點,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信息敬請加入廣東公務員考試群,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