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判斷關鍵信息之番外篇
2022-12-23 15:39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人事考試網
定義判斷關鍵信息之番外篇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方法技巧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定義判斷,廣東公務員方法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在行測中定義判斷絕對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一個模塊,很多考生對這個模塊總有一種乍一看“小菜一碟”,細一品“五味雜陳”的無奈感。定義題對考生的文字理解、領悟、判斷能力要求較高,考生們不但要看懂還要看透,因此抓住定義中的關鍵信息便成了破防定義判斷題的“堅船利炮”。在今天的番外篇里我們主要從一些小切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定義中的關鍵信息,從細微處入手,不放過對做題有幫助的任何“蛛絲馬跡”。
一.弄清“且”和“或”。
1.且,代表聯言命題,是并列關系,意味著缺一不可,因此要選擇諸條件同時具備的選項。例題如下:
【例】“公眾參與”是一種有計劃的行動。它通過政府部門與公眾之間雙向交流,使公民們能參加行政決策過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機構與開發單位之間、公民與公民之間的沖突。下列選項與上述定義最不符合的是:
A.某市宣傳部發布倡議書,號召全體市民“綠色出行”,十萬人回應支持
B.居民多次向某市人大投訴規劃局違規審批項目,該項目在實施前被叫停
C.某縣政府擬在工業園區內引進兩條茶籽油生產線,組織附近村民座談
D.某市政府公開新建垃圾填埋場選址方案,收到10萬條反對意見而緩行
【答案】A
【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通過政府部門與公眾之間雙向交流;
②公民能參加行政決策過程;
③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機構與開發單位之間、公民與公民之間的沖突。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倡議書不具備強制性,不屬于行政決策,而且沒有體現“政府部門與公眾之間雙向交流”,不符合定義;
B項:多次向某市人大投訴,說明公眾參加了行政決策,實施前被叫?梢“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機構的沖突”,符合定義;
C項:組織附近村民座談,屬于“政府部門與公眾之間雙向交流”,目的是為了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符合“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機構之間的沖突”,符合定義;
D項:政府公開新建垃圾填埋場選址方案,收到10萬條反對意見而緩行,表明“公民參加了行政決策過程”,屬于雙向交流,最后該方案因反對意見而被緩行,可“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機構之間的沖突”,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A選項。
2.或,代表選言命題,是選擇關系,意味著至少滿足其中之一,因此要選擇諸條件至少具備其一的選項。例題如下:
【例】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利用職務上主管、管理、經營、經手公共財物的權力及便利條件,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五萬元以上、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五萬元以上、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構成挪用公款罪的是:
A.某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將被處罰單位上繳的4萬元罰款隱匿不報,據為己有
B.某省扶貧辦主任利用職務之便,將經手的6萬元扶貧款以其子女名義投入股市,2個月后賺了錢將其歸還
C.某公立醫院的會計利用做賬的便利條件挪用醫院設備購置費2萬元用于家人治病,家人病好以后將錢款歸還
D.某國有企業的倉庫保管員將倉庫中的價值10萬元的貨物私自出賣后用于個人高檔消費,一個月后擔心東窗事發借錢購買貨物放回了倉庫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
②挪用公款五萬元以上、進行營利活動;
③挪用公款五萬元以上、超過三個月未還。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將4萬元據為己有,符合①“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但未明確體現“進行非法活動”,不符合定義;
B項:挪用6萬元,符合②和③“挪用公款五萬元以上”,投入股市賺錢,符合②“進行營利活動”,符合定義;
C項:挪用2萬元,符合①“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但用于家人治病,不符合“進行非法活動”,不符合定義;
D項:價值10萬元的貨物,不屬于“公款”,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B選項。
二.注意時間節點。部分定義中會對定義適用的時間段進行明確規定,比如:在…時、在…之前/之后/期間/時期等,因此一定要選擇符合時間要求的選項。例題如下:
【例】口紅效應是指在經濟危機時消費者更愿意購買相對廉價的非必需品。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這是因為在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欲望,而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需之物”,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根據上述定義,下列符合口紅效應的是:
A.張三現在收入很高,但生活簡樸的他還是喜歡購買100元左右的衣服
B.李四近半年基本沒有收入,但他用父母的積蓄購買了一輛35萬元的轎車
C.王五還房貸壓力很大,單位食堂飯菜價格較高,他經常到路邊攤吃10元的盒飯
D.趙六最近業績不好,收入較低,為釋放壓力,每周六晚上都喝50元1瓶的白酒半斤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經濟危機時;
②消費者愿意購買相對廉價的非必需品;
③對消費者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張三現在收入高,不符合“經濟危機時”,購買衣服,不符合“消費者愿意購買相對廉價的非必需品”,不符合定義;
B項:李四用父母的積蓄購買了一輛35萬元的轎車,不符合“消費者愿意購買相對廉價的非必需品”,不符合定義;
C項:王五因房貸壓力大,經常到路邊攤吃10元的盒飯,不符合“消費者愿意購買相對廉價的非必需品”,不符合定義;
D項:趙六最近業績不好,收入較低,體現了“經濟危機時”,為釋放壓力,每周六晚上都喝50元1瓶的白酒半斤,體現了“消費者愿意購買相對廉價的非必需品”,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D選項。
“知之非難,行之不易”,要想提高定義判斷題的正確率,除了掌握好必備的理論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始于足下”,不斷練習。我們經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那么“做題百遍”也就“其意自通”了。愿同學們以毅為鞭,夙興夜寐;以志為鞭,長風破浪。
以上是定義判斷關鍵信息之番外篇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定義判斷,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信息敬請加入廣東公務員考試群,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
關鍵詞閱讀: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