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023國考行測言語理解大綱解讀與命題趨勢
2022-10-24 19:19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華圖
廣東2023國考行測言語理解大綱解讀與命題趨勢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大綱解讀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國家公務員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解讀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2023年國考大綱已出,想必備戰國考的小伙伴也開始緊張了。公考是一場戰役,國考大綱作為考試試卷的風向標,各位小伙伴一定要仔細研讀。接下來華圖教育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大綱中涉及的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是否有新變化,以及分析下言語科目的命題趨勢。
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中言語大綱如下: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
例題1:環境保護主義是一種信念,是一種重建人與自然關系的強烈愿望。要實現這一愿望,就必須樹立一種自然共同體的意識,即將人類在共同體中的征服者角色,變為這一共同體中的普通一員。它暗含著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只有樹立了這樣的一種道德意識,人們才有可能在運用其在這一共同體中的權利時,感到所負有的對這個共同體的義務。這不僅依賴對自然本質的科學理解,也依賴在了解基礎上建立起的對自然的感情。
文段最后一句話中的“這”指的是:
A.自然共同體意識的樹立
B.對自然共同體的義務
C.熱愛自然的感情
D.重建人與自然關系的愿望
(答案:A。首句指出環境保護主義“是一種重建人與自然關系的強烈愿望”,次句說明“要實現這一愿望,就必須樹立一種自然共同體的意識”,第三句說明“只有樹立了這樣的一種道德意識”的重要意義,最后歸結到“這不僅依賴……,也依賴……”,即實現這種意識的條件。因此,可知“這”指的是“自然共同體意識的樹立”,正確答案為A。)
例題2: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國“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此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的正統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詡中華正統;對峙如宋遼夏金,都被稱為“桃花石”;統一如秦漢、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秦漢雄風、大唐氣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歷史。今天,我們實現中國夢,就要緊緊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
B.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
C.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D.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答案:A。這段文字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角度,說明我國各民族人民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首句介紹先秦時期“開啟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次句以“此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作為統攝,然后列舉分立、對峙、統一等不同的歷史格局下,各王朝的具體表現,論證此前觀點。最后歸結到“今天,我們實現中國夢,就要緊緊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這一認識。因此,這段文字意在說明“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正確答案為A。)
例題3:中國道路的成功開創不僅創造了中國奇跡,而且創造了中國經驗。中國經驗無疑是中國智慧的結晶,具有鮮明的______。但是,中國經驗作為中國道路的積極成果,也是在遵循歷史發展和現代化發展規律、吸收世界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是對人類文明發展進行探索的重要產物,反映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規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地域性 國際性 B.實踐性 理論性
C.先進性 創新性 D.特殊性 普遍性
(答案:D。這段文字主要講的是中國經驗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反映了一般規律。第一空,中國經驗是在開創中國道路的實踐中取得的,所以具有“實踐性”“特殊性”。“地域性”“先進性”與前文語境不符,故不選。第二空,中國經驗吸收了世界發展的經驗教訓,又反映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規律,所以具有“國際性”“普遍性”與“創新性”,其中“普遍性”最為合適。此處并沒有強調“理論性”,故不選。綜上,應填入“特殊性”“普遍性”,正確答案為D。)
例題4:準確、權威的信息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搞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就會肆虐______。這方面,主流媒體守土有責,更要守土盡責,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牢牢______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主流媒體要敢于引導、善于疏導,原則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一點都不能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蔓延 守護 猶豫
B.擴散 占據 退縮
C.泛濫 掌握 含糊
D.滋生 控制 遲疑
(答案:C。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主流媒體在宣傳時應發揮的作用。根據語意,第一空所填動詞的主語是“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蔓延”“擴散”“泛濫”合適;“滋生”意為發生、引起,不合適。第二空所填動詞的賓語是“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填入“占據”“掌握”“控制”合適,表達主動性強;“守護”強調已有主動權,保護其不被奪走,不符語意,不合適。第三空指對待原則問題的態度,與“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相對,“猶豫”“遲疑”“含糊”合適,“退縮”不合適。綜上,應填入“泛濫”“掌握”“含糊”。因此,正確答案為C。)
與2022年國考言語大綱對比,2023年國考大綱中言語部分的內容相較于去年僅在例題選擇上發生了變化。2022年國考大綱只有兩道例題,分別是一道代詞指代題和一道兩空實詞辨析的邏輯填空題。而今年的大綱在去年的基礎上多了一道意圖判斷題和一道三空實詞辨析的邏輯填空題。通過對新增例題的分析可以看出:
1.邏輯填空偏向實詞辨析,詞語搭配或成重點。
從兩道例題都是實詞辨析來看,今年國考邏輯填空的重點很有可能放在實詞辨析上。而仔細分析兩道邏輯填空例題可以看出,第一道題側重的是語境的分析,新增的第二題除了最后一空涉及到的語境分析外,前兩空側重考查詞語之間的搭配問題。
2.意圖判斷榜上有名,歸納概括能力重要性依舊。
通過分析新增的意圖判斷題來看,歸納概括能力依然是國考能力考查的重點。近些年來,像主旨概括、意圖判斷和態度理解、標題選擇等主旨類題目依然是考試的重點,幾種題型在解題技巧上雖有不同,但解題思路大致都圍繞歸納概括文段內容而來,故此次大綱中出現意圖判斷例題,可以大膽推測,今年此類題目有可能增加。
3.文段選擇緊跟時事,與時俱進。
從今年大綱新增的兩個例題題干部分我們可以看出,例2圍繞各民族團結、中國夢展開,例4則是關于主流媒體在宣傳時應發揮的作用。這些都是當下比較熱比較新的點,體現了文段內容選擇的變化和與時俱進。因此各位同學在復習的時候,多關注時事熱點、當下國家大政方針,對言語的復習也有一定好處。
以上是對2023年國考言語大綱和命題趨勢的幾點分析。結合以上言語命題特點和趨勢,各位小伙伴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去復習準備,有迷惑之處,也可以尋求華圖名師的幫助!公考路上,華圖教育一定會做好你上岸的助推者。
以上是廣東2023國考行測言語理解大綱解讀與命題趨勢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國家公務員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解讀的信息敬請加入國家公務員考試群 ,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關鍵詞閱讀: 國家公務員考試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