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_湖南人事考試網首頁
2022-03-03 02:42 中國人事考試網 來源:湖南公務員考試網
廣東人事考試網同步湖南公務員考試網信息:湖南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_湖南人事考試網首頁,更多關于2022湖南公務員報名入口,2022湖南省考報名入口,湖南公務員考試網的信息,請關注人事信息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根據2022湖南省考公告內容,2022湖南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在2022年2月27日9:00-3月5日17:00期間! 下面是湖南公務員考試網根據湖南省考公告為大家整理出來的報名時間、職位表、考試時間、考試內容和考試大綱等信息。
張家界考區的各位考生可抓緊時間備考湖南省考,湖南湖南公務員考試網提供2022年湖南省考招考考試職位表查詢,2022年湖南公考招考考試報名入口,2022年湖南公務員招考培訓等信息。
點擊查看>>>2022年湖南公務員考試公告
點擊下載>>>2022年湖南公務員職位表
二、報考條件
(一)報考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3.年齡在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6年2月至2004年2月期間出生)。
2022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以及報考定向村(社區)干部、鄉鎮(街道)事業站所工作人員招錄職位的人員,年齡放寬至40周歲(1981年2月以后出生)。
報考人民警察職位的,年齡一般為30周歲以下(1991年2月以后出生),對于2022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和報考醫學類人民警察職位的,年齡為35周歲以下(1986年2月以后出生)。報考特警職位的,年齡為25周歲以下(1996年2月以后出生)。
具體職位的年齡要求,以招錄職位表為準。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6.具備符合招錄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報考人員應具有國家承認的學歷(學位)并取得畢業證書,結業證書、肄業證書等不符合要求。我省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可以分別按照中專、大專、本科學歷,報考有相應學歷要求、不限專業且符合其他報考條件的招錄職位。對有疑義的國民教育學歷(學位),以省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定的結果為準;對有疑義的黨校學歷(學位),以省委組織部協調相關業務主管部門認定的結果為準;對有疑義的技校學歷,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認定的結果為準。
報考人員的專業應嚴格按照畢業證書填寫。所學專業已列入《湖南省2022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指導目錄》(附件5)、但未列入招錄職位專業要求的,不符合報考條件;所學專業未列入《湖南省2022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指導目錄》的,是否符合報考職位專業要求,省直職位由省直招錄機關認定,市州及以下職位由招錄機關提出意見,報市州委組織部認定。
7.具備招錄職位所要求的其他條件。
(1)要求有基層工作經歷的職位,報考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基層工作經歷;鶎庸ぷ鹘洑v,是指在縣級及以下黨政機關,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不在此列)、村(社區)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工作的經歷;以聘用、勞務派遣等方式在各級黨政機關工作的經歷;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高校畢業生實習見習基地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經歷;在軍隊團和相當團以下單位工作的經歷,退役士兵在軍隊服現役的經歷。
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實踐、實習、兼職等經歷,不能視為基層工作經歷。
(2)定向考錄“四項目”人員及大學生退役士兵的職位,報考人員必須為服務期滿兩年、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人員,以及服務期滿三年、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人員或在軍隊服役2年以上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
(3)定向考錄村(社區)干部的職位,報考人員必須為本縣市區現任村(社區)“兩委”成員,且連續任職滿3年或累計任職滿5年。
(4)定向考錄鄉鎮(街道)事業站所工作人員的職位,報考人員必須為在本縣市區鄉鎮(街道)事業站所(含縣市區直機關派駐鄉鎮、街道單位,也包括鄉鎮、街道機構改革后更名為中心、大隊的鄉鎮、街道所屬事業單位)連續工作3年以上、且近3年年度考核均為合格及以上的在編在崗的工作人員。
(5)面向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招錄的職位,報考人員必須為通過全國統一的高考或研究生入學考試,在國內普通高等學;虺袚芯可逃蝿盏目茖W研究機構就讀,且就讀期間個人檔案、組織關系保管在就讀院校(或科研機構),于2022年7月31日前畢業的學生。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間取得國(境)外學歷(學位)的留學回國應屆畢業生,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以報考面向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招錄的職位。
(6)有戶籍要求的職位,報考人員或其配偶的戶口在公告發布之日或高考時應在所要求的行政區域。
(二)不得報考的情形
1.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
2.被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或被開除公職的人員。
3.在各級公務員招考中被認定有舞弊等嚴重違反錄用紀律行為的人員。
4.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人員。
5.被辭退未滿5年的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6.現役軍人。
7.公告發布之日為在職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8.在讀的普通高校全日制非2022屆畢業生(在讀的全日制非2022屆研究生不能以本科等學歷報考,其他情形依此類推)。
9.2020年1月1日以后,參加公務員考錄進入錄用公示階段后放棄,及辦理公務員錄用審批手續后取消錄用或離職的人員。
10.存在法律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的人員。
報考者不得報考錄用后即構成公務員法第七十四條所列情形的職位,也不得報考與本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人員擔任領導成員的用人單位的職位。
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和留學回國的應屆畢業生應于2022年7月31日前取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其中留學回國的應屆畢業生還應于2022年9月30日前取得相應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參加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成績已達到合格分數線但尚未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的考生可先行報考要求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職位。招考公告和職位表中其他未明確時限的報考資格條件(如政治面貌、學歷、學位、基層工作經歷、服務基層項目期限、服役期限、任職期限、辭退、各類證書等),計算截止時間均為2022年2月27日。
離2022年湖南公務員筆試考試時間已經不足一個月了,所以掌握考試技巧尤為重要!以下是公務員考試網整理出來的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各位考生可進行參考,為接下來的考試進行備考。
2022年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
行測常識判斷歷史常識考試內容分析
在行測考試當中,有一專項專門考察常識,它所涵蓋的知識點范圍實在太廣,要想做到廣而精實屬不易,但大家也不要就此放棄,今天華圖教育就其中的歷史常識這一部分來掌握下,如何備考才能做到“心中有寶 成績理想”。
就歷史常識備考而言,我們給出大家最擅長記憶又不易混淆的兩種辦法:第一種,采用“時間脈絡法”;第二種,“知識點歸納法”。什么意思呢?
第一種:唐朝末年由起義軍首領朱全忠(又名朱溫)的帶領下爆發了“黃巢起義”,滅了唐哀宗李柷,建立起了后梁,隨后北方又相繼出現了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史稱“五代”;而南方政權,包括北漢(現今的山西省)史稱“十國”。在這一時期,政權之間相互割據,由后周的大將趙匡胤經“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掌握中原政權,在今河南開封建立國都,史稱“北宋”。此時,我們可以就此看清局勢,以河南開封以南的政權為北宋,以北則為遼,由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掌握,西北為西夏由黨項族首領元昊掌握,而西南則是吐蕃和大理。此時作為中原的北宋繼承了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同時采用了更為公平的“糊名法”“譽錄制度”?键c顯而易見(1)黃巢起義對應相關人物(2)北宋開國皇帝以及什么事件(3)北宋國都對應(4)科舉制的考試方法是否和朝代相對應。
第二種:我們拿“科舉制”舉例。“科舉制”始創隋朝隋煬帝,唐朝繼承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期間得以發展,增加“進士”和“明經”兩個科目,以此來考查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能力;再到圣神皇帝武則天首創“武舉”和“殿試”;經北宋采用“糊名法”“譽錄制度”兩種方法,以此讓科舉考試更加公平公正。隨后在明朝初建時形成了現在我們所了解的鄉試、會試、殿試,主要以八股文為考察內容,也是就此,“科舉制”開始走向沒落,最后清光緒1905年廢除,前后共存在了1300年。就此,可看出采用第二種方法,針對同一知識點不易混淆。
綜上,是我們提供給同學們關于學習歷史常識的兩種方法,尤其是作為理科的考生在備考時間短任務重時,在復習備考中可以就此參考。
點擊購買>>>2022湖南公務員考試金榜真題刷題班
點擊購買>>>【2022湖南公務員考試】10天弱項蛻變計劃
點擊購買>>>【書課包】2022湖南公務員省考圖書+講義+網課
點擊購買>>>2022版湖南公務員6本套(教材+歷年+同步練習冊)
2022湖南公務員考試時間安排
考試節點 | 時間 | 快捷入口 |
公告發布 | 2月18日發布 | 2022湖南公務員公務員考試公告 |
職位發布 | 2月18日發布 | 2022湖南省考公務員職位表 |
報名時間 | 2月27日9:00至3月5日17:00 | 2022湖南省考公務員報名入口 |
準考證打印 | 3月21日9:00至3月25日17:00 | 2022湖南省考公務員準考證打印入口 |
筆試時間 | 3月26日09:00-27日11:00 | 2022湖南公務員考試圖書教材 |
以上是湖南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_湖南人事考試網首頁的全部內容,更多中國人事考試網招聘考試信息敬請關注中國人事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編輯:華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