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2年公務員招生表公告_吉林省人才考試網
2022-01-31 06:07 中國人事考試網 來源:吉林公務員考試網
廣東人事考試網同步吉林公務員考試網信息:吉林省2022年公務員招生表公告_吉林省人才考試網,更多關于2022吉林公務員考試,2022吉林公務員考試公告,吉林公務員考試網的信息,請關注人事信息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來啦來啦!2022吉林公務員考試公告來啦!小伙伴們不要過度激動,快平復一下心情。容小編幫大家梳理一下重要時間節點,幫大家一起來捋一捋報名時間、考試時間、繳費時間等時間安排!更多關于2022吉林公務員考試動態,吉林公務員考試網為你實時更新!
一、信息發布方式
吉林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jlgwyks.cn,下同)為2022年吉林省各級機關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唯一官方網站。招考單位、職位、人數、報考資格條件、疫情防控等相關信息,以及報名、報名時的資格審查、繳費確認、下載打印《準考證》等工作均通過吉林公務員考試網發布和進行。
二、報名流程和相關要求
(一)網上報名
報名時間為2022年2月9日8:30至2月13日14:30。
請報考者仔細閱讀《2022年吉林省各級機關考試錄用公務員誠信承諾書》,并自愿嚴格遵守各項承諾和要求。
具體職位資格條件由招錄機關負責解釋(聯系電話見職位與報考資格條件一覽表)。報名時,報考者需按要求上傳報考職位要求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等相關材料電子圖片。其中,未取得畢業證書的2022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報名時需上傳《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登錄“學信網”首頁點擊“學籍查詢”獲取)和就讀學校(學院)出具的《應屆畢業生報名推薦表》(學校無法對報名推薦表進行蓋章確認的,可先由本人在推薦表“本人承諾”欄作出承諾,并在資格復審前加蓋學校公章);報考錄用優秀村(社區)干部職位的人員,需上傳縣(市、區)黨委組織部蓋章的《優秀村(社區)干部推薦表》。
報名序號、密碼是報考者查詢考試信息、下載打印準考證等事項的重要依據,請務必牢記。
(二)資格審查
資格審查時間為2月9日8:30至2月13日16:30。報考者應及時關注網上資格審查結果,對資格審查結果有異議的,可通過網上報名系統申請復核,并實時關注復核結果。
資格審查貫穿錄用全過程。在各環節發現報考者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均取消其報考資格或錄用資格。
(三)繳費
2月9日8:30至2月14日14:30。報考者通過吉林公務員考試網成功支付考試費用后完成報名流程。未按期繳費者視為自動放棄報考。
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報考者免除筆試費用,可與本人所選擇的筆試考區考試機構聯系,辦理相關手續,完成報名流程。審核工作于2月14日14:30截止,未按期辦理且未繳費者視為自動放棄報考。
(四)打印準考證
3月21日8:30至面試工作結束前,報考者登錄吉林公務員考試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
(五)相關事項
1. 報考者只允許報考一個職位,資格審查通過后不能改報其他職位。
2. 報考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報名和繳費,僅報名未經繳費確認的報名無效。
3. 報考者不能用新、舊兩個身份證號同時報名,報名與考試使用的身份證必須一致。
4. 繳費確認人數與招錄計劃未達到3:1比例的招錄職位(不含可調劑職位)取消或核減該職位錄用計劃,相關情況于2月16日15時前公布,報考被取消招錄計劃職位的報考者可改報其他職位。報考被取消招錄計劃職位的報考者只有一次改報機會,改報時間為2月17日8:30至14:30。報考者改報成功后須于2月17日16:30前重新繳費,未重新繳費的視為自動放棄報考。原報名費用在報名工作全部結束后30個工作日內,系統自動按原支付渠道返還。
5. 報名期間,根據需要適時公布相關職位報名情況。
三、考試相關事項安排
(一)筆試
1. 筆試科目
筆試包括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重點測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其中《申論》分為甲、乙、丙三類(級),《申論》(甲)為省市級綜合管理類職位(含選調生和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縣級非司法警察職位)試題、《申論》(乙)為縣鄉級綜合管理類職位試題、《申論》(丙)為行政執法類職位(包括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執法勤務警員職務序列職位和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司法警察職位)試題。
公安機關執法勤務警員職務序列職位專業考試科目為《公安專業科目》;其它需進行專業科目考試的職位詳見職位與報考資格條件一覽表。
除職位有特殊要求外,報考者應使用現代漢語答卷。招錄職位對《申論》考試答卷文字有明確要求的,報考者必須嚴格遵守。其中,報考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機關的少數民族報考者,《申論》科目可自選所報考的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數民族文字答卷,且在選用后必須使用。未按要求或自選語言文字作答的,取消該科目考試成績。
公共科目和《公安專業科目》每科滿分均為100分。筆試閱卷結束后,公布筆試總成績合格分數線。在公共科目筆試時未組織專業科目筆試的,筆試總成績按照公共科目總成績排名對外發布;在公共科目筆試時組織專業科目筆試的,筆試總成績按照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總成績排名對外發布。未達合格分數線的報考者不得參加下一環節考試。
2. 筆試時間、地點和相關要求
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3月26日,《公安專業科目》筆試時間為3月27日,具體安排詳見準考證,請廣大報考者認真閱讀準考證信息。報考者參加筆試時須攜帶準考證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或臨時居民身份證。
3. 筆試考區
筆試共設10個考區,分別為:省直考區、長春考區、吉林考區、四平考區、遼源考區、通化考區、白山考區、松原考區、白城考區、延邊考區。省直考區設在長春市,各市州考區設在各市州政府所在地。報名時,報考省本級機關(不含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公安系統、統計系統、社保系統的市州及以下機關)、鄉鎮機關選調生、監獄系統的報考者應選擇省直考區,報考其他職位(含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公安系統、統計系統、社保系統的市州及以下機關)的報考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就近就便選擇考區。
(二)資格復審、專業考試、體能測評與面試
1. 資格復審
考生需在專業考試、體能測評或面試前接受資格復審。資格復審時,由本人或委托代理人嚴格按公告和職位資格條件要求提供身份證、準考證以及畢業證書、學位證書、資格證書、合同、社保參保證明等相關材料原件及復印件,其中,已取得畢業證書的考生需提供《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登錄“學信網”首頁點擊“學歷查詢”獲取),2022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需提供《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加蓋公章的《應屆畢業生報名推薦表》。由委托代理人代為資格復審的,應提供考生本人的授權委托書,并由資格復審單位當場與考生本人進行核實。復審結果當場公布,情況復雜難以當場確定的,由市州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核準后公布。復審不合格的,由市州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核準,并在報考同一職位且筆試總成績合格線以上的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遞補,遞補工作截至專業考試、體能測評或面試前2個工作日。
2. 專業考試
按照專業考試人選與錄用計劃原則上不低于5:1的比例,在筆試總成績合格線以上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確定參加專業考試人選。如筆試總成績相同,以《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成績高者優先;如各科成績均相同,一并進入專業考試。
需參加專業考試的考生,持本人筆試準考證和有效居民身份證或臨時居民身份證在指定時間和地點參加考試(專業考試公告另行發布)。專業考試成績及合格線通過吉林公務員考試網發布。專業考試成績未達到合格線的考生不得參加下一環節考試。
3. 體能測評
按照參加體能測評人選與錄用計劃原則上不低于5:1的比例,在筆試總成績合格線以上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確定參加體能測評人選。參加專業科目考試的考生,如筆試總成績相同,依次以《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成績高者優先,如各科成績均相同,一并進入體能測評;其他職位考生,如筆試總成績相同,以《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成績高者優先,如各科成績均相同,一并進入體能測評。
需參加體能測評的考生,持本人筆試準考證和有效居民身份證或臨時居民身份證在指定時間和地點參加體能測評(體能測評公告另行發布)。體能測評分為合格、不合格兩檔,不合格或因個人原因不能按要求參加體能測評的人員,不得參加下一環節考試,并在報考同一職位且筆試總成績合格線以上的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遞補,原則上按照進入面試人選空缺數不低于3:1的比例遞補1次?忌鷳鶕䝼人身體情況合理選擇報考職位。體能測評按照《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體能測評項目和標準(暫行)》執行。
4. 面試
在以上考試成績和測評結果合格的考生中,原則上按照進入面試人選與錄用計劃3:1的比例,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確定參加面試人選。參加專業科目考試的考生,如筆試總成績相同,依次以《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成績高者優先,如各科成績均相同,一并進入面試;其他職位的考生,如筆試總成績相同,以《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成績高者優先,如各科成績均相同,一并進入面試。
面試方式根據職位特點和要求確定。面試滿分為100分,合格線為60分。面試成績未達到合格線的考生不得確定為體檢、考察人選。面試時間、地點由招錄機關另行通知。
(三)考試總成績計算方法
無專業科目考試職位的考試總成績=筆試總成績÷2×60%+面試成績×40%。
有公安專業科目考試職位的考試總成績=(《行政職業能力測驗》×40%+《申論》×30%+《公安專業科目》×30%)×60%+面試成績×40%。
有其他專業科目考試職位的考試總成績=筆試總成績÷2×40%+專業考試成績×20%+面試成績×40%。
計算考試成績時,按照所占比例先折算后再進行匯總,折算及匯總時,保留小數點后2位,小數點后第3位四舍五入。
2022年吉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
2022國考大綱中明確指出“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2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主要測查從事公務員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特別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華圖教育就以國考考題中的兩道題目來了解考試中如何考查這一能力,對于省考的考生也是一種參考:
【例題1】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這段文字意在:
A.闡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基本觀念
B.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生之福祉
C.呼吁人民群眾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之中
D.揭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華圖解析】本題答案選B。
整個文段都在圍繞著生態與民生而言。首先通過習總書記曾經引用過的《禮記》中的話告訴我們老百姓喜歡的我們就要去做,指出環境就是民生,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為了民生;然后說明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最后提出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要采取措施滿足人民需要。文段圍繞生態環境與民生的關系展開論述,說明了生態環境之于民生的重要性。選項當中提及生態環境與民生關系的只有B。A、D兩項脫離論述主題,排除。文段說的是生態環境之于民生的重要意義,C項與文段主題不符,排除。故本題選B。
【點睛】“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出自《禮記》,習總書記在2015年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時曾經引用,強調干部做事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本題引用習總書記用過的典故,其實也是在考查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習總書記說:“干事創業一定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要把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功,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想出來的點子、舉措、方案符合實際情況。”
【例題2】物必先腐:而后蟲生
A.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B.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C.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D.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華圖解析】本題答案選D。
首先分析題干:物必先腐,而后蟲生,指東西總是自身先腐爛,然后蟲子才可以寄生。比喻自己先有弱點而后為外物所侵害。兩者之間既有順承關系又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再辨析選項:A項,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意思是“在滿是古木的森林里,那條小徑已經好久沒有人走過了!可是深山響起的鐘聲,又是從何處傳來的呢?”兩者之間沒有順承關系或因果關系,與題干關系不一致。B項,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意思是“魚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夢澤因天寒而迷濛幽深。”每句中均蘊涵因果關系,但兩句之間并沒有因果關系,也沒有順承關系,與題干關系不一致。C項,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意思是“想在山中找個人家去投宿,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兩句之間具有順承關系,但不具必然的因果關系,與題干關系不一致。D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徒留悲傷。”兩者之間既有順承關系又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與題干關系一致。故本題選D。
【點睛】“物必先腐,而后蟲生”這句話出自蘇軾的政論文《范增論》。這句名言,是2017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引用的。習總書記說:“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機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惕啊!”
通過以上兩道試題我們會發現,試題中會涉及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習近平用典的考查。而如果我們在平時能夠積累到類似的素材,在考試時就不會覺得陌生,如果對所考查典故熟練把握、了解透徹的話,題目解答起來則更是事半功倍。因此,華圖教育建議各位考生在復習時可以針對性的加強對習近平用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與理解,在備考時注重相關知識儲備。
點擊報名>>>【書課包】2022吉林公務員省考圖書+講義+網課
【招考公告】2021年吉林省公務員考試公告
【職位表】2021年吉林省公務員考試職位表
【報名入口】2021年吉林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
【圖書教材】2021年吉林公務員考試圖書+講義+網課
【學霸套裝】2021年吉林公務員考試圖書6本套+必刷10000題
以上是吉林省2022年公務員招生表公告_吉林省人才考試網的全部內容,更多中國人事考試網招聘考試信息敬請關注中國人事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編輯:華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