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言語理解“反面論證”的妙用
2021-12-01 11:53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分院
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言語理解“反面論證”的妙用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廣東省考,廣東省公務員考試,2022年廣東省考,廣東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主旨觀點題是行測言語理解中必考的一類題,這類題目的難度并不算大,但是技巧性卻很強。我們今天探討的“反面論證”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用的技巧。“反面論證”指的是從相反的角度來輔助論證文段中作者要表達的重點,從而提高其所提觀點的科學性、正確性,簡單來說就是從反面論證觀點。標志詞常有“否則、不然、如果…不…、如果…沒有…”等。那接下來華圖教育結合一道題來分析一下。
【例】某些科學真理是亙古永恒的,但傳播形式卻不能一成不變。“若無新變,不能代雄。”如果不掌握新的傳播手段,科學普及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更不用說產生“爆款”了。尤其在信息技術一日千里、迭代加速的今天,科普工作更是面臨“言之不微,行而不遠”的境地,如果不與“微時代”的各種傳播平臺相結合,不但無法抵達受眾的心里,甚至可能陷入寸步難行的尷尬境地。
上述文段意在說明:
A.主動求新求變就會多出科普“爆款”
B.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加劇科普困境
C.科普傳播應與時俱進擁抱“微時代”
D.科學真理的傳播形式不能一成不變
【華圖解析】C。文段圍繞“科普傳播手段”這一話題展開論述,先指出了科普傳播要掌握新的傳播手段,然后用“如果不……甚至可能……”從反面具體論證了在今天科普工作要與“微時代”的各種平臺相結合。那么,文段的重點就應該是科普宣傳要變,要與“微時代”的各種傳播平臺相結合,答案基本鎖定為C選項。A項“就會”表述過于絕對,與文意不符,排除。B項僅是尾句前半部分的內容概括,非重點,排除。D項未指出具體改變方式,過于籠統,排除。故本題的答案選C。
結合這道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在一個主旨觀點題的尾句中出現了諸如“如果不……就……”這樣的反面論證,那就應該要留心注意它極有可能就是通過反面來論證作者的觀點,表達文段的主旨。
那接下來咱們再通過一道題來感知一下反面論證的妙用。
【例】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在當下,如何“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試想,如果傳統文化失去了與時代的連接、缺少了與現代人的情感溝通和心靈默契,“僅止于幾個人在書房中互相嘆賞”,那和一堆零散的符號、呆板的素材又有什么區別?只有從“沉睡”中再出發,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養出更具時代特色的、富有創新力的文化自信。
這段文字旨在強調:
A.中華民族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B.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C.文物應走出封閉狀態,向公眾開放
D.傳統文化應加強與時代的連接
【華圖解析】D。文段首先指出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而如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是我們現在面對的現實問題。接下來用“如果傳統文化失去了與時代的連接……又有什么區別?”從反面論證強調了傳統文化要與時代相連接。尾句通過“只有……才……”的句式進一步強調傳統文化再出發,與時代連接的觀點,所以綜合來看,答案基本上就是D。A項是文段論述的背景,非重點,排除。B、C兩項只提到“文物”,而文段論述話題為“傳統文化”,排除。那么本題的答案只能是D。
通過這兩道例題,希望大家以后碰到含有反面論證的主旨觀點題的時候,能夠快速且準確的選出答案。
以上是202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言語理解“反面論證”的妙用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廣東省考,廣東省公務員考試,2022年廣東省考,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信息敬請加入廣東公務員考試群,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
關鍵詞閱讀: 廣東省考 廣東省公務員考試 2022年廣東省考
(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