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2021年05月22日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文字版
2021-05-24 09:29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CCTV
【時政熱點】2021年05月22日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文字版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每日時政熱點,新聞聯播文字版,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各位觀眾晚上好,今天是2021年05月22日,歡迎您收看今天的新聞聯播節目,今天節目的主要內容有:
習近平出席全球健康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5月21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會,并發表題為《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一年多來,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復,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仍在肆虐。早日戰勝疫情、恢復經濟增長,是國際社會首要任務。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責任,著力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提出5點意見:
第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箵粢咔槭菫榱巳嗣,也必須依靠人民,必須以極大的政治擔當和勇氣,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切實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和尊嚴,保證人民群眾生活少受影響、社會秩序總體正常。
第二,堅持科學施策,統籌系統應對。要統籌藥物和非藥物干預措施,統籌常態化精準防控和應急處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二十國集團成員要采取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轉,繼續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困難特別大的脆弱國家。
第三,堅持同舟共濟,倡導團結合作。要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堅決反對各種政治化、標簽化、污名化的企圖。搞政治操弄絲毫無助于本國抗疫,只會擾亂國際抗疫合作,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大傷害。
第四,堅持公平合理,彌合“免疫鴻溝”。要摒棄“疫苗民族主義”,解決好疫苗產能和分配問題,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疫苗研發和生產大國要負起責任,多提供一些疫苗給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多邊金融機構應該為發展中國家采購疫苗提供融資支持。世界衛生組織要加速推進“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
第五,堅持標本兼治,完善治理體系。要加強和發揮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作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更好反映發展中國家合理訴求。要提高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應急物資儲備和保障能力、打擊虛假信息能力、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能力。
為繼續支持全球團結抗疫,習近平宣布:
——中國將在未來3年內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抗疫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已向全球供應3億劑疫苗,將盡己所能對外提供更多疫苗。
——中國支持本國疫苗企業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讓,開展合作生產。
——中國已宣布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識產權豁免,也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早日就此作出決定。
——中國倡議設立疫苗合作國際論壇,由疫苗生產研發國家、企業、利益攸關方一道探討如何推進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習近平最后強調,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守護人類健康美好未來!
全球健康峰會由二十國集團主席國意大利和歐盟委員會聯合倡議舉辦。會議以視頻方式進行,主要討論合作應對疫情、加強今后大流行防范等問題。峰會發表了《羅馬宣言》,重申二十國集團將加強團結、深化合作、科學施策,將人民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心,在金融、疫苗等方面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攜手推進全球抗疫合作 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出席全球健康峰會成果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5月21日晚,全球健康峰會結束后,外交部介紹了習近平主席與會成果。
外交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球健康峰會是在全球抗疫進程中召開的又一次重要峰會,也是今年全球衛生健康領域最高級別的多邊峰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復,病毒頻繁變異的復雜嚴峻形勢,國際社會急切期待更多的信心、希望和合作。在這一關鍵歷史時刻,習近平主席再次登上國際舞臺,從為人類謀健康、為世界謀發展的高度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提振多邊主義、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引領全球衛生治理體系變革具有重大意義。
此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全面分享了中國抗疫經驗,進一步提出推進國際抗疫合作的五項主張,宣布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舉措,為全球盡早戰勝疫情、實現經濟復蘇指明前進方向,作出新的貢獻。以人民為中心、科學施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等被寫入峰會宣言。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贏得越來越廣泛的理解和支持。
習近平主席去年5月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率先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中國貢獻。中方重信守諾,在自身疫苗需求巨大、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拿出一部分疫苗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這一義舉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習近平主席在此次峰會上就國際疫苗合作宣布的一系列倡議和舉措,展現了中國同各國共克時艱、攜手戰勝疫情的堅定意志,這同個別國家自私自利、罔顧責任和道義,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污名化以及“疫苗民族主義”等言行形成鮮明對照。
此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繼續推動國際社會照顧發展中國家關切,通過緩債、發展援助、能力建設等方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大支持,有力提升了發展中國家應對疫情沖擊的能力和信心,彰顯了中國主持公平公道,始終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正義立場。
【央視快評】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本臺播發央視快評《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通過積極采取措施,有力保護了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自然保護地等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近日,在江蘇鹽城建湖九龍口生態濕地,總能見到一群快樂的小精靈展翅歡唱,它們就是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珍稀鳥類震旦鴉雀。
由于環境保護得好,這里的鳥類達到400多種,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成為世界著名的鳥類遷徙通道。在2019年,鹽城黃海濕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
近年來,我國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有1.18萬處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海洋公園、地質公園等,占國土陸域面積的18%,海域面積的4.1%。
通過加強保護,我國許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中有升,生存狀況不斷改善。其中,野生大熊貓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現在的1864只。與此同時,我國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國家林草局先后啟動了大熊貓、東北虎豹、三江源等十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全面提升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根據遙測數據判斷,今天(5月22日)10時40分,祝融號火星車已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
這是祝融號火星車在駛離著陸平臺過程中,通過自身攜帶的前后避障相機拍攝到的踏上火星時的影像。
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以來,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發射、行星際飛行及測控通信、地外行星軟著陸等關鍵技術。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于2016年正式批復立項,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按照計劃,祝融號火星車將開展三個月的巡視探測,同時,環繞器將運行在中繼軌道,為火星車巡視探測提供穩定的中繼通信。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系列報道《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今天(5月22日)讓我們緬懷抗日英雄馬本齋和為人民服務的模范戰士張思德。
馬本齋:跟著黨抗戰到底
馬本齋,1902年出生于河北獻縣一個回族貧苦農民家庭,曾任奉軍團長,“九一八”事變后因不滿國民黨對日不抵抗政策,憤然回鄉。盧溝橋事變后,他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抗敵。1938年,馬本齋率隊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等職。他帶領部隊進行大小戰斗870余次,消滅日偽軍3.6萬余人。因長期轉戰,馬本齋積勞成疾,1944年1月,他抱病為部隊作最后一次動員,號召“要跟著黨,抗戰到底!”2月7日,馬本齋病逝,終年42歲。
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模范戰士
張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儀隴,1933年參加紅軍,長征中他曾只身泅水奪取渡船,一人繳獲兩挺機Q。1937年,張思德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調中央警衛團1連當戰士。1944年初,他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報名參加生產小分隊,7月進安塞縣山中燒木炭。1944年9月5日,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張思德一把將戰友推出,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西藏和平解放70年 各項事業全方位進步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5月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西藏自治區負責人介紹西藏和平解放7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表示,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民主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63萬億元治藏穩藏興藏,今天的西藏,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向好,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地區生產總值由1951年的1.29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902.7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了321.5倍。
吳英杰介紹,下一步西藏將扎實做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等各項工作,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
云南 青海等地發生地震 搶險救援抓緊進行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昨天(5月21日)晚上9時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縣發生里氏6.4級地震,截至今天下午6時,地震造成3人死亡、28人受傷。今天凌晨2時04分,青海果洛州瑪多縣附近發生里氏7.4級地震,截至今天下午6時,地震造成11人受傷。地震發生后,相關地區搶險救援各項工作抓緊展開。
云南大理州漾濞縣地震發生后,多方救援力量第一時間馳援震區,搜救摸排、傷員救治、緊急疏散等工作抓緊展開。截至目前,已投入各類抗震救災力量16000多人,在漾濞全縣共設置各類安置點380個,安置群眾85000多人。
地震發生后,應急管理部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持續調度指導抗震救災,并派出工作組趕赴震區。
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此次7.4級地震震中附近平均海拔約4230米,人口稀少。地震發生后,多支救援力量趕往震區,迅速投入搶險救援,對學校、居民房等展開拉網式排查,入戶走訪750多戶,轉移安置工作同步展開。在瑪多縣的一處安置點記者看到,救災帳篷已經搭起,棉被、棉衣、食物等物資也已經發放。
今天,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向云南、青海分別緊急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1000萬元。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表示,此次云南大理州漾濞縣6.4級地震與青海果洛州瑪多縣7.4級地震并無直接關聯。
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最新疫情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天(5月22日)通報,5月2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例,其中境外輸入9例,本土病例1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3例,其中境外輸入22例,本土1例;截至5月21日24時,現有確診病例301例。截至5月21日,各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48334.3萬劑次。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今天(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他于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從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產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來,袁隆平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全年畝產達到1530.76公斤。雜交水稻現在已在印度、美國、巴西等國大面積種植。
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吳孟超院士逝世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天(5月22日)13時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從醫70余載,首創肝臟外科“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和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完成以世界首例中肝葉腫瘤切除為代表的一系列標志性手術,直至2019年,他仍然奮戰在無影燈下,成功救治了近1.6萬名患者,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2005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內聯播快訊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
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今天啟動
今天(5月22日)上午,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在北京市中關村啟動。今年活動周的主題為“百年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發展”,主場展示從今天開始一周時間對公眾免費開放。一批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新技術產品將亮相主展場。
蘭州至莫斯科中歐班列在蘭州開行
5月21日,蘭州至莫斯科中歐班列從蘭州鐵路口岸始發。由新疆霍爾果斯出境,經哈薩克斯坦抵達莫斯科沃爾西諾站,全程7089公里。裝載貨品從義烏集結,貨重約550噸,貨值約347.2萬美元。
山東成立黃河流域首個生態環境觀測站
黃河流域首個生態環境觀測站今天(5月22日)在山東東營掛牌成立,將對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全面觀測研究,未來將形成山東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
2022年杭州亞運會啟動賽會志愿者全球招募
2022年杭州亞運會賽會志愿者全球招募活動今天(5月22日)正式啟動,計劃面向全球招募約52000名志愿者,在48個志愿服務領域150個志愿崗位上提供各類志愿服務。網上報名截止到2021年10月31日晚24:00。從11月起,杭州將陸續對報名者進行測試、選拔。
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今晚播出第九 第十集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今晚(5月22日)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播出第九、第十集。第九集《戰斗在羅霄山上》講述了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在大革命失敗后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故事;第十集《從三灣到古田》展現了我們黨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探索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歷史。
《今日中國》明天播出江蘇篇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別節目《今日中國》23日將播出江蘇篇。江蘇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節目將沿江河湖海的脈絡,從空中到水下,以水為線,通江達海,回顧歷史,講述當下,全方位展示建黨百年來的江蘇風采。
多國人士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會上的重要講話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多國人士表示,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會上的重要講話再次為全球抗疫合作提供指引。持續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全球當務之急。
多國人士指出,在新冠疫情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習近平主席強調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多國人士表示,習近平主席強調解決好疫苗產能和分配問題,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令人贊賞。在全球抗疫斗爭中,中國向眾多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展現出大國擔當。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億6515萬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165158285例,累計死亡病例3425017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1日發布報告,提議籌資500億美元在全球范圍內加快新冠疫苗接種和普及,確保2022年上半年全球接種疫苗人口比例達到至少60%,盡早結束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今天(5月22日)16時,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3308萬例,死亡病例589223例。
印度衛生部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印度新增確診病例257299例,新增死亡病例4194例;累計確診達到26289290例;累計死亡295525例。
印度毛霉菌病例超8800例 藥物短缺
另一方面,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毛霉菌病感染病例迅速增加,已經達到8848人,219人死亡,治療這一疾病的藥物也出現短缺。目前印度已經有七個邦將毛霉菌病列為流行病。
國際聯播快訊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完整版):
巴勒斯坦民眾與以色列軍警再起沖突
21日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以色列;饏f議生效的第一天,盡管當天;痣p方并未交火,不過以色列軍警和巴勒斯坦民眾在耶路撒冷老城內以及約旦河西岸地區再起沖突。以色列警方對巴勒斯坦民眾使用催淚瓦斯和震爆彈,巴方民眾則向以色列警方投擲石塊等。沖突造成數十人受傷。
同一天,連接加沙地帶和以色列的凱雷姆沙洛姆過境口岸重新開放,該口岸是加沙地帶與以色列交界地區現存唯一的商品進出通道。
近六成美國人認為美國種族主義問題嚴重
美聯社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21日公布的一項聯合研究結果顯示,有59%的美國人認為種族主義是美國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其中,有30%的人認為美國種族主義問題“極端嚴重”,29%的人認為這一問題“非常嚴重”。
日前,美國媒體公布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49歲非洲裔男子格林遭警方毆打后身亡的更多視頻,視頻顯示,在格林已經明顯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下,警察仍然要求格林臉朝地趴在地上,而這可能導致了格林的窒息。
伊朗:加拿大法院裁決毫無依據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21日表示,加拿大安大略省高等法院20日裁定稱2020年的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空難是伊朗蓄意所為,是恐怖行為,這缺乏任何客觀證據和理由,這種出于政治動機的舉動只會破壞國際航空法的法律秩序,削弱國際法。
2020年1月8日,烏克蘭一架客機從伊朗首都德黑蘭起飛后不久墜毀,機上176人無一生還,其中有些是加拿大人。
以上是【時政熱點】2021年05月22日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文字版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每日時政熱點,新聞聯播文字版,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的信息敬請加入國家公務員考試群 ,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廣東華圖公眾號